
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权威发布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齐文华
4月24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同志向社会发布《淄博市湿地保护规划(2025-2030年)》有关情况。
为严格执行《湿地保护法》,落实上级湿地保护工作要求,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根据《山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山东省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淄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编制了《淄博市湿地保护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主要把握定位、明确目标指标、部署重点任务和工程几个方面。准确把握定位。《规划》是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2025-2030年我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总纲领和空间指引,是区县级湿地保护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对推动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明确目标指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保护湿地和提供优美生态产品为目标,细化2027年、2030年指标体系。部署重点任务和工程。针对当前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湿地保护管理的重点任务及重点修复工程。
《规划》共六章二十八节,主要包括背景分析、规划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环境影响评价和保障措施等六部分内容。
厘清湿地资源底数。根据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淄博市湿地资源共包括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5类用地,总面积约为21015.82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1.13%。
明确湿地保护目标。到2027年,全市湿地面积保持在21015.82公顷以上,保护面积4957.06公顷以上,各区县(功能区)分别谋划小微湿地1处以上。到2030年,全市湿地面积总量和保护面积持续稳定。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储碳固碳能力稳定提高,湿地监测体系更加完善,湿地保护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
构建空间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发育、湿地分布等,提出构建“一核引领,三网覆盖,五廊贯通,多点支撑”的湿地生态系统格局。一核:指市域中南部鲁山及周边山地丘陵生态绿核。三网:指以支脉河水网、小清河水网、沂河水网为主组成的湿地生态水网。五廊:指以黄河、小清河、孝妇河、淄河、沂河等湿地构成的生态廊道。多点:指现有的大中小型168座水库。
确定湿地保护重点任务。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科学确定湿地面积管控目标,并纳入林长制、河长制等绩效评价体系,严格控制占用湿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湿地公园、小微湿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湿地资源进行重点保护,构建多形式湿地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湿地监测监管,准确掌握全市湿地本底数据,加强对湿地相关活动的监督检查。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恢复区域湿地生态功能,提升区域污水治理能力。加强湿地科技支撑,探索运用水文和水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新技术,提升湿地保护科技水平。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在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引导湿地周边社区开展乡村体验、生态康养等经营活动,提升湿地“造血”能力,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湿地生态产品。
明确重点保护工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加强南部山区、黄河沿岸、支脉河流域、小清河流域、沂河流域上游湿地保护修复,构建珍稀陆生野生动物和水鸟迁徙通道,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
提出保障措施。《规划》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健全保护体系、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加强日常监管、注重人才培养等措施。
下一步,我市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湿地保护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日常监管,争取资金支持,全力完成规划目标,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美丽淄博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记者提问
问题一:您好,能否给我们介绍下湿地的概念和目前我市湿地资源现状情况?
答:湿地是地球之肾、生命之源,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作出的。1987年我国在官方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首次提出湿地概念,2013年原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也提出了湿地概念。在充分考虑我国长期管理实践和国家、地方立法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以下简称《湿地保护法》)首次从法律层面上对湿地进行定义,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湿地所包含的用地类型,与2023年11月自然资源部正式印发的《用地用海分类指南》附录D中的湿地地类保持一致,包括3个一级地类、12个二级地类。
根据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淄博市湿地资源共包括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5种类型,总面积为21015.82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1.13%;其中河流水面最多,面积7345.64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34.95%。从空间分布看,全市湿地资源整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状态,北部的高青县和南部的沂源县湿地面积分别为7259.26公顷、4060.67公顷,合计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53.86%;淄川区、博山区、临淄区、桓台县湿地面积分别为1768.64 公顷、1061.49 公顷、3364.91公顷和1451.12公顷,湿地资源也相对丰富,面积都在1000公顷以上;中部的张店区、周村区、高新区、经开区和文昌湖区湿地面积分别为91.05公顷、435.13公顷、284.27公顷、357.58公顷、881.70 公顷,湿地资源相对较少。
湿地公园方面,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处,其中国家级2处,分别为山东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博山五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5处,分别为文昌湖省级湿地公园、沂源沂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沂源织女湖省级湿地公园、高青天鹅湖省级湿地公园、高青千乘湖省级湿地公园。
问题二:您好,能否给我们介绍下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挥湿地的生态价值?
答: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要保护好还要利用好,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两手抓”,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工作:
完善湿地合理利用政策。分类指导湿地利用活动,鼓励开展符合湿地保护要求的生态旅游、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河湖及小微湿地等保护利用,探索湿地合理利用新模式。
积极探索湿地生态产品开发。在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利用马踏湖、大芦湖、天鹅湖、红莲湖、太公湖、文昌湖、五阳湖以及黄河、孝妇河、淄河、沂河等重要湿地资源,科学合理引导湿地周边社区开展农家乐、渔家乐、乡村体验、生态康养等经营活动,提升湿地“造血”能力,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湿地生态产品。
加强湿地科普教育基础平台建设。在有代表性的湿地公园、重要河湖等区域推进湿地科普馆、湿地展览馆、湿地宣教馆、湿地文化广场、滨河滨湖游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形式多样的宣教设备,面向社会开展自然教育,增强群众湿地保护意识。
探索湿地文化传承与利用。挖掘黄河文化、齐文化、孝妇河孝文化、马踏湖民俗文化等湿地文化价值,以湿地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旅游线路串联湿地周边人文景观,展示湿地沿岸生产、生活及民俗风情。结合“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宣传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湿地诗歌散文创作、湿地观鸟摄影、湿地保护宣传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湿地文化主题活动。
问题三:您好,请问淄博市针对湿地保护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成效?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湿地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湿地保护体系基本成型。初步建立了以湿地公园、林长制、河湖长制为抓手的湿地保护体系。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全面设立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和河湖长,逐步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工作有力的湿地保护体系。
湿地保护制度逐步完善。出台《淄博市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办法》,对湿地进行分级保护。公布了《淄博市重点保护湿地名录(第一批)》,将7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纳入重点保护范围,保护面积2919.12公顷。编制完成《淄博市湿地保护规划(2025-2030年)》,明确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重点任务目标,推动湿地生态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为全市湿地保护工作提供规划引领。
湿地生态修复成效明显。近5年,淄博市共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538万用于马踏湖、天鹅湖、文昌湖等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例如,马踏湖湿地野生动植物特别是鸟类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加,据初步调查,目前共有野生动物140种,其中鸟类近100种,“鸟中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已成为湿地公园常客,白骨顶、白鹭、苍鹭等成片聚集。
湿地管护水平持续提高。健全完善湿地公园日常巡护、安全生产、保护管理、内部审查等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规范建设项目占用湿地审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湿地保护氛围日渐浓厚。结合“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宣传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各类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形成了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执行《湿地保护法》《山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要求,以《湿地保护规划》为指引,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强化湿地监测监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日常宣传,全力完成规划目标,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