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广播 > 89综合广播

名家丨皇甫军伟:好孩子是父母“活”出来的
中华宽带网 2021-06-29 15:50:40 字号:- +

6月26日,一堂如何做“好父母”的公开课,甘霖一般润养了淄博。

上午9点,山东盛圆国际二楼华夏礼堂内座无虚席。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著名教育学专家皇甫军伟,用娓娓道来的故事与道理,拂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角色迷雾,将家庭教育的真相呈现给广大听众。

淄博市人大原副主任、壹美读书会会长关玛莉,市人大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宋晓东,市政协副秘书长王长春出席活动。500多名现场听众,直播云端8.3万名网友,共同品尝了这道心灵大餐。

“父母的活法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孩子的成长空间来源于家庭德行的厚度”“一个悲情的父亲是对孩子最毁灭性的打击”……皇甫老师的一句句金句,像云层中亮起的一盏盏灯,照亮在父母之路上摸索前行的众人,大家发自内心的感慨: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温暖,这么幸福,这么有诗意、有力量。

现将授课主题内容整理如下——

皇甫军伟
好孩子是父母“活”出来的

看点

01

闭上嘴,激活心里的“德”

有位两岁的小朋友,看着土地上生出的小草问奶奶:“土地是小草的家吗?”这句简短的童言,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句话。奶奶把它记录下来,成了一首诗。而在我眼里,这就是一缕光。

孩子是一株柔嫩的根苗,很多父母发现不了它们的潜力和可贵,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孩子改造得伤痕累累,充满戾气和绝望,自己也充满焦虑。这种普遍状态,我看着心痛。于是我像蚯蚓一样几十年沉在家庭教育这块土壤中,不断汲取能量,输出营养,写书、做讲座、带研学班,为的就是让孩子少一点成长之痛,让家长多一点教育的幸福感。

很多父母问我: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告诉他们:不要提高表达能力,而是要提高忍痛不言的能力,提高生气而不外露的能力,提高看到别人错处闭嘴的能力。因为家庭教育从来不是讲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父母的活法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活法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身教”。身教就像一盏灯,照亮孩子,却不肆意破坏改造孩子。就像前面讲到的那位奶奶,不用说话,默默记录下来,这盏灯就会一直亮下去。心里的灯亮着的时候,不需要说话,别人自然就会迎光而行。

疫情期间我去做讲座,台下的听众都带着口罩,看不到嘴,我看着每个人都很漂亮。很多家庭教育问题的源头,都出在嘴巴,不是你的嘴巴生的不美,而是讲出来的话太丑、太有伤害性。因此,很多家长把孩子领到我面前,我只做到一件事:闭上嘴,只要开口,就是口吐莲花。

我不怕和无知的父母交流,但怕和无德的父母交流。德是什么?德就像莲藕,即便在最脏的淤泥里也能开出最干净的莲花。莲藕的孔洞就是德,孔的大小决定了莲藕的大小。很多父母说,每次骂完孩子就会后悔,但是下次还是忍不住接着骂。那是因为“德”这个字在你心里没有激活。孩子是我们在世上最亲的人,值得我们去净化淤泥,过滤怨气,开出美丽洁净的花给他看。每天给孩子一朵花,不出一个月,孩子就会发出光来。

用德来约束和定义自己的行动,活出德来就叫德行。父母可以用镜子看一看自己教育时候的嘴脸,当自己都觉得丑陋时,一定要忍下来,不要去伤害孩子。什么时候镜子里的面孔让自己喜欢了,再用它来面对孩子。一般来说,孩子的成长空间来源于家庭德行的厚度,德行越厚的人心越软,心越软则越能感知别人的痛苦。家庭教育状态首要是修得一颗柔软的心,孩子的任何问题遇到柔软都会在上面留下清晰的痕迹。踩下一个脚印,都能成为一件艺术品。

以德为核心,状态为抓手,教育之道为方向,最后形成的就是家庭文化,就是习总书记说的家教、家风。

看点

02

别悲情,用精神撑高孩子的格局

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过去几十年,我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攻克母亲的情绪,把母亲养得慈眉善目。最近十几年我突然发现,父亲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决定性因素。因为从怀孕开始,通过胎儿在体内的反应与互动,女性从心理上就已经确定了自己是母亲这个角色,但男性却还停留在生物学父亲这个第一层面。

第二层面是社会学层面的父亲,坚守着和妻子结婚时候的誓言,深爱着孩子的母亲,包容她的情绪,理解和分担她的不容易,社会学意义上的父亲角色才是饱满的。第三是教育学层面的父亲。疫情期间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50多个孩子,发现每一个绝望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悲情的父亲。“不怕母亲号啕大哭,最怕父亲愁眉苦脸!”父亲的精神溃败,才是对孩子毁灭性的打击,他会摧毁母亲所有的努力。试想一下,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悲情的父亲和一个焦虑的母亲,孩子内心一定是焦虑煎熬的。因此,父亲每天都要完成一件事:精神的自我超拔!中华民族每一次历经磨难的时候,都是精神最闪光的时候。抗疫、地震、火灾,很多人舍命逆行,举国处处感动,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的强心针。中国家庭的精神则是靠男人生成,只有男人在家庭角色中不懈自强、奋斗、担当,才能活出一种精神来滋养孩子。

父亲应该具备三种品质:高、刚、远。

高,是指精神境界高。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心理站位越低的人嘴越碎,越喜欢挑毛病,而精神境界越高的人则越包容,与他交流越有营养。在一个家庭里面,父亲境界越高,越包容,母亲的情绪越稳定,幸福感越强。

刚,是指有钢铁般的意志。人活着,变是常态,守最艰难。父亲在户口本上是一家之主,这个“主”必须要守住,否则一家人就全乱了。父亲的作用是定神,父亲定力越强大,家庭秩序越稳定。如果看一个父亲的眼神坚毅而稳定,那么他的孩子一定没大问题。

远,是有远大的规划。父亲若能将眼光跨越现实,深谙风物长宜放眼量,那么孩子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未来的人生路上有人执灯守望。父亲的眼光看得远,孩子便能走得更远。

父亲在家还主三个字:敬、正、明。

敬,包括对道德的敬,对文化的敬,对妻子的敬。我有一次在西藏讲学,送给当地一位牧民一本道德经,他接过来就垫在屁股底下,我当时无比痛心,对他说,你站起来把书还给我,牧民不解地问:书本来不就是用来垫屁股的?文化是经历痛苦中而不死的,在危难中开出的灿烂之花,这是值得所有人类敬畏的,这个父亲不懂,他在家庭教育中一定也是缺位的。内心敬畏感越足的人,主动担当的意识就越强,对孩子的身教效果也越好。

正,“止”到“一”面前,就是正。想指责,想发怒,想制造不良情绪之前,学会“止住”。比如你劳累了一上午回到家,发现妻子没做午饭,本能地想要发火,转念一想,妻子也不容易,偶尔疏忽一次,正好创造了出去吃饭的机会。你体量了她、包容了她,完成了内心德的升华,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是有光的。

明,母亲就像土地,负责德行的运行,父亲则是负责让德行发光,德行一发光,家的天空就明了。原来做不到的东西,现在咬牙做到,原来容不下的东西,现在狠着心容下。不断打磨自己,让自己更包容、更自信、更强大,父亲就能成为一束光,给孩子照亮高远的人生之路。

看点

03

变柔弱,让孩子走向受人尊敬的未来

父亲应该高、刚、远,母亲也要具备三种品质,那就是:虚、弱、柔。

虚。虚才有空间,才能涵养。很多母亲从早到晚忙忙叨叨,全是在培养孩子的缺点。你每天盯着孩子的缺点去查找放大,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一身缺点的人。有个故事讲一位知名雕塑家,为了雕好十个鬼的塑像,天天在心里琢磨,一段时间后整个人眼眶乌青、形销骨立,成了一副“鬼样子”。过了一段时间,朋友再去看他,发现他又变得慈眉善目,风度翩翩,一问,原来是最近又雕了三尊菩萨。很多母亲认为的孩子的缺点,只是孩子和她做事标准的差异,比如乱放东西、不讲卫生、写错别字,这其实都是孩子成长阶段中的一些“乱芽”。智慧的母亲发现这些,应该在自己身上虚化掉,给孩子空间,用身教去带动他的成长。

弱。不是能力弱,而是学会示弱。我们前面讲过,父亲的敬畏心扶起了孩子的信心,母亲的强势却能把这种自信连根刨掉。强势的母亲是什么状态?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因为你离得太靠前,视野就盯在局部了。学会往后退,才能见到孩子的人,再往后退,才能看到孩子的心,当你看到孩子的心,你就知道该做什么了,根本不用教。母亲就像弓弦,退的越远,弹出的力量越大。

柔。有的母亲问我:为什么孩子父亲对我这么冷漠?她说话的语气非常快、非常急,眼神中透着一股戾气,这样的母亲,任谁都有逃离的欲望。我告诉她:你什么话都不要说,每天在孩子父亲的床头放一束花,不出一个月,夫妻关系就缓和了很多。柔背后呈现出来的就是家庭秩序,秩序到了极致就是美。我们先把父母隔开,看一个孩子的奶奶或者姥姥,如果她是一个非常一尘不染、仪容整洁的人,这个家就不会乱套。

虚、弱、柔这三种品质是放在心底的,还有三个字是用在手脚上,贴在脸上的,那就是静、中、和。

静,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种存在。教育孩子不是比谁的嗓门大,而是比谁的心能静下来。明代的大学者吕坤说过:“静治为学百病”。那么谁来主家庭的这个静字呢?母亲。母亲眼神中透着静气,一走近她,就能静下来,孩子就能获得一种力量。心静程度越深的孩子,越能感受到知识之美与学习过程的快乐。当下所有教育问题都可以在“静”字里医治和解决。

中,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喜怒哀乐就像狂风骤雨,每表达一段起伏的情绪,就会在孩子心中揭开一段不平的心路。母亲做好了静与中,你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成为一个有气象的人。

和。静气养心,和气养人。我去过一些家庭,一进家门就觉得很别扭,一家人坐在你面前,即便不开口都觉得难受,这是家庭长期以来言行模式形成的磁场,这样磁场下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的。母亲掌管着一家的小气候,只要和气长在,就能滋养出适宜孩子生根茁壮的阳光雨露,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母亲的脸上若能有这三个字,这个家里就会开花了。

看点

04

培植父母心,养出大气象孩子

我们常常讲:医者父母心,师者父母心。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想过,你们的言谈举止中有多少能称得上父母心?

我把父母心归纳为三个字:

第一个字是无。人一辈子能拿得起“有”,但不一定拿得起“无”。无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无怨,无欺,无求。无怨,就是不要有怨气、怨言,无忧无虑才能由内而外释放出真诚,而真诚是最没有障碍的教育;无欺,即没有欺骗,做孩子最踏实最安心的后盾;无求,对孩子不要有这样那样的奢求。无求品自高,内心格局高了,现实中就能过的轻盈、从容。

第二个字是守。内心守住不变才能应生命中的一切无常,无所守的人在无常变化中最容易随波逐流。我们山东的文化土壤无私而丰厚,希望壹美读书会“好父母”课堂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坚守初心、持之以恒,给本地及周边父母心中播下种子,带来有益的启示,让孩子成长中多一些灿烂和笑声。

第三个字是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包括夫妻之间的交流,最后都要变成一种感应和回应。孩子会从对父母的感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取能量,所有成功的人,一生中最初的开窍都是在父母带给的感动中。就像袁隆平院士给母亲的信中写的:“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我在和孩子们这么多年的交流和互动中,其实并没有给他们传递多少知识、思想、文化,就是靠一颗真心带来的感应。几十年来,我没有休息日,身体也不好,每次吃药的时候,旁边就有孩子在哭。每年外出讲课的时候,都有孩子在我门口守到天亮,就怕老师的休息被人打扰。你把自己做到极致了,孩子感应到了,他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去做。

我发现教育整个运行操作过程中最有能量的,不是思想,不是文化,而是教育者的这颗父母心。我在做教育之初写下一个信条:“把天下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天下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后来我发现恰恰是这两句话,定位了我必须走向父母心深处的那种仁爱。大家有没有细想过这个“仁”字?仁,是在种子内部的所有信息和能量的精华,父母的拳拳爱子之心,就是不断扒开外壳,把仁呈给孩子,任他们去汲取、去采撷。

希望我们的父母都能拿出父母心,去滋养孩子的德和人格,养孩子面相、精神、格局。孩子的根在家庭中得到的滋养越丰厚,根系扎的越深,成为未来的大师,影响国家和世界的人,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人的几率就越大。

司马迁对项羽的人生总结了三个字:“终不悟”。项羽一生没有真正开窍和开悟,他的人生是小气象,刘邦则是大气象,所以刘邦成为最后的赢家。

我深信我们的教育,可以培养出真正的大师,前提是要有真正大格局的文化厚重的父母和家庭教育来托举,来支撑。今天大家用行动告诉我,未来可期。

淄博市人大原副主任、壹美读书会会长关玛莉

在壹美“好父母”课堂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皇甫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今天,“好父母”课堂和壹美书院正式启动,这是一件大事、好事,让我们共同表示祝贺。

今天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家长朋友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荣幸地请到了著名的教育专家皇甫老师。他的讲课会给我们一把家庭教育的钥匙,一把通往孩子成才和家庭幸福的金钥匙。

今天在座的朋友们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的人,他们多年来追随皇甫老师,他们是受益者,也是志愿者,他们学习了家庭教育的智慧,培养了成功的孩子,经营了幸福的家庭,现在,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经历与大家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好父母课堂,这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善举和修行。

我们常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基石。皇甫老师曾经说过,如果孩子是一棵小树,学校教育就是修剪地上的部分,而家庭教育就是涵养树的根系。只有根系发达,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而在家庭教育中,离不开好的父母。一个睿智的、有担当的父亲,是孩子一生的依靠;一个平和的、温暖的母亲,就像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地涵养着孩子的心田。因此,母亲的情绪就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一个好母亲幸福三代人。

所以,一个好的家庭应该是这样的:母亲敬重父亲,而父亲疼爱母亲,共同呵护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一位哲人说过:一只推动摇篮的手,可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家长能够加入教育教育行列中来,用真爱和智慧托起孩子美好的未来。

一位八岁的小朋友写过这样一首诗:“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装得下高山/装得下大海/装得下蓝天/装得下整个世界。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候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都装不下。”

我两岁的小孙子也发出过这样稚嫩的声音:“我咬了一口蛋糕,它成了一个月亮,我想把它挂到天上。”

所以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纯真与美好,被发现、被珍视、被呵护。让我们共同努力,发现、培养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谢谢大家!

大德正堂壹美“好父母”课堂

“大德正堂壹美读书会”是一个自发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团体,汇聚了众多关注读书、重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家长,多年来持续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和培训等相关活动,在帮助家长化解教育焦虑,解开教育困惑方向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好父母课堂”作为壹美读书会的重要板块,秉承“以真爱化解焦虑,以精进修得未来”的宗旨,聚焦家庭教育,开展“好父母”养成计划,帮助年轻父母阳光施教、科学施教、健康施教,实现文化润心的家庭教育生态。

更多资讯可关注公众号【山东大德正堂壹美读书会】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