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文旅频道

李福源 | 孟姜女传说的流传和演变
中华宽带网 2024-06-01 10:56:40 字号:- +

图片

博山区原山景区的姜女泉

图片

淄川区太河镇涌泉村的孟姜女哭长城雕塑(孙伟庆 摄)

图片

博山区源泉镇泉河头村(孙伟庆 摄)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传说可谓妇孺皆知。二千五百多年来,孟姜女的形象和故事深入人心,并被不断演绎,成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化记忆,孟姜女传说也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姜女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左传》中,《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国大夫杞梁攻打莒县战死,战争结束后,齐庄公携杞梁等人灵柩归国,途中遇杞梁之妻,齐庄公欲就地吊唁,杞梁妻说,杞梁如果有罪,那就不值得您为他吊唁;杞梁如果无罪,我们还有先人的房屋,我不能在这里举行吊唁仪式。于是,齐庄公到杞梁家中进行了正式的吊唁。

这段叙述比较简略,也未涉及杞梁妻姓名。此后数百年间,杞梁妻的故事越来越丰富,西汉后期,刘向在《列女传·齐杞梁妻》中记载,齐庄公吊唁后回朝,杞梁妻思念丈夫心切,整日在长城脚下大哭,路人无不落泪,十天后,城墙竟然为之崩塌。杞梁妻在埋葬丈夫后,说:“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淄水即淄河,为淄博市的一条主要河流,发源于济南市莱芜区,沿博山东南流经淄川、青州、临淄、广饶、注入小清河。刘向所述杞梁妻的故事,较以前情节更为细致,虽仍未出现孟姜女姓名,但明确该传说发源地为今淄博一带。

唐朝时期,杞梁妻的故事在众多杂记、诗歌中被不断叙述,其故事内容已经基本定型,情节也愈发生动传奇。成书于唐天宝年间的《碉玉集》里有《杞梁妻泣崩城》篇目,其文记载,杞梁在修筑秦长城时不堪重负,逃到孟起的后花园,孟起女儿孟仲姿正在洗澡,孟仲姿以“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为由嫁于杞梁。婚后,杞梁返回继续修筑长城,主典怒其逃走,将其打死后筑入长城中。孟仲姿知道后,前往现场,向城号哭,城墙一面崩倒,露出无数白骨。孟仲姿以指血滴白骨,说:“若是杞梁骨者,血可流入。”滴到杞梁尸骨时,血迅速渗入骨内,孟仲姿便将其尸骨带回埋葬。

这则故事里不仅第一次出现杞梁妻姓名,且故事背景发生巨大变化,杞梁与妻子由齐国人变成了秦国人,杞梁由攻打莒县而死变成因修筑秦长城而死。其故事情节与后世所传孟姜女故事已经基本一致。

该书所述杞梁妻故事转引自《同贤记》,《同贤记》至迟在唐初就已成型,由此推断,杞梁妻哭倒秦长城的传说在隋朝或更早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只是流传区域相对有限。真正在大众层面上将杞梁妻哭倒秦长城的传说推广开来的是晚唐诗僧贯休,其诗《杞梁妻》曰:“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该诗不仅总结了以前有关杞梁妻的种种传说,且再次将故事时间和地点确定为秦朝和秦长城。因该诗流传甚广,在大众层面上得到普遍认同,也因此基本奠定了后世关于孟姜女故事的总基调。

同一时期,唐人变文中有一首小曲《捣练子》,其中有“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词句,从此,杞梁妻有了一个流传千年的名字——孟姜女。

宋元以后,故事文学逐渐发展成熟,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成为历代文学家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出现在变文、话本、戏曲、民歌、弹词、鼓词、宝卷、子弟书等几乎所有的通俗文学艺术形式中,杞梁的姓名也因各地传播的差异,出现杞良、喜良、希良、范喜良、万喜良等不同称呼,但就其情节内容而言,基本上没有离开唐代孟姜女故事的规模和范围。

明朝以后,孟姜女故事不仅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甚至也被日本、俄罗斯等国民众所熟知,并逐渐形成多种传说版本。同时,许多地方志书及有关史书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山东淄博、陕西铜川、河北徐水、湖南常德、山海关、潼关等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或寺庙。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书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可见该传说影响之广。

一般来说,史料在时间上越靠前,其可信程度也越高。唐朝之前有关孟姜女传说的史料,大都将其发生地定义在今淄博市一带。即使之后出现其姓名后,孟姜女仍被学界认为是齐国人。典籍中对“孟姜”二字的解释也比较一致,《诗经》中有“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句,朱熹注:“孟,长也;姜,齐女。”《毛诗故训传》也有“孟姜,齐之长女”的叙述。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亦云:“孟姜,世族之妻。”

综上所述,孟姜女名字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代指某一个人,而是当时齐国贵族妇女的一个统称,春秋时期的齐国公室姓姜,姜家长女一概可以统称孟姜女,此后又用来泛指美女。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庶长”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也就是说,当时齐国公室或各姜姓家的长女,都可称为“孟姜”,这也是史学界多认为孟姜女传说滥觞于淄博的一个原因。民国时期,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说:“山东的孟姜女古迹,我原来只知道临淄县城东的杞梁墓……从这许多话看来,使我们知道山东省的中部(淄水到泰山)是一个孟姜女故事的区域。”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在《〈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一文中说到,淄博孟姜女传说早在古代就和公元前549年前后的春秋时期齐长城的历史粘附在一起,传说的主人公原型在传承中总是以杞梁妻为主的,所以,当地遗留下来许多关联着杞梁妻的地方风物遗迹。例如,淄博市的博山、淄川等区县境内有近一百公里的齐长城遗址,有淄水,有若干个相关地名,还有姜女泉等相关景物遗存做为传说流布的佐证等等,都是传说粘附于地方风物的“可信”印证。所有这些印证,都有久远的口头传承历史和文献笔记的载录。

两千多年来,在人们的口传笔颂和不断演绎中,孟姜女的故事情节愈发完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她身上所体现的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也使之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动人的古典女性形象之一。时至今日,孟姜女传说仍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关于该故事起源地的争论仍在继续。其实,对于今天来说,孟姜女传说发生于何时何地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经过历史的传播与积淀后,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不断丰富发展民俗文学的瑰宝。

来源:博览新闻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姚璐制作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