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文旅频道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因辅佐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被称为“华夏第一相”。
在齐桓公执政期间,他辅佐齐桓公从政治、经济、军事、民风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给后代流传下宝贵的财富,他的管理智慧也被后人所称赞,因此管仲也被后人称为“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做齐国太子师傅,护送公子纠到鲁国 管仲少年丧父,和老母亲生活,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管仲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后来,管仲和他的好朋友鲍叔牙分别做了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时期,齐国政局动荡,为保护两位公子,管仲和公子纠跑到鲁国避难,鲍叔牙与公子小白跑到莒国避难。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爆发,齐襄公叔伯兄弟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而继位,后公孙无知又被齐国贵族杀害,一时齐国面临无君的混乱局面。两位公子得知情况后,都想尽快回国继承王位。但是公子小白先行一步登上了国君的宝座,而公子纠却被杀害于鲁国,管仲与另一位大臣召应应齐国要求被发送回齐国。但召忽选择自杀来陪同他的主子。管仲受召忽嘱托,让他回齐国协助齐国称霸诸侯,为公子纠完成功名。管仲为不能为死者尽忠而惭愧不已,后来他的好朋友鲍叔牙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谅解。后来才有了管仲相齐,德扬四海的美谈。 受齐桓公重用,君臣碰撞成就霸业 管仲的才干举世罕见,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齐桓公任用管仲。齐国的霸业也是在齐桓公与管仲君臣的碰撞中才成就的。管仲来源于生活底层,经历了生活的各种艰辛,对历史和现实都有深刻的观察,这对他辅佐霸业,遇事全盘考虑极其有利。管仲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是他打造齐国万众一心的精神,推行适合战争的国家体制。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国语﹒齐语》)。齐国当时四民杂处,士农工商杂居在一起,不利于专业的发展。管仲提出按职业归属来居住,士和士居住在一起,商和商居住在一起,以此类推,同一个领域的人生活在一起,以“定民之居”。这样以来,他们各自的后代也都在家业传承中成长,这种熏陶对后代的成长是很有利的。他们把自己祖上的作为发扬光大,后代人就会不断继承祖业有事做了,这就叫以“成民之事”。这样民众杂处的问题解决了,民众有固定的居所,有世代相传的产业,国之根本就解决了。 在稳定了民心后,管仲推行“叁其乡伍其鄙”的行政规划,并将军令寄于内政。西周时推行封建制,提倡有能耐的皇亲国戚带领族人去周边开荒拓土,建立自己的“国”,建立军事据点。齐国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保护“国”的军队最初都是自己的族人组成的,他们也是齐国最早的贵族。国外之叫野。管仲把国之内的人划分成三部分,齐桓公亲自率领五个乡,另外两个大夫各率领五个乡,这就是“叁其乡”;“伍其鄙”就是把在野的人分成五个属,用各个大夫来统领这五属。每个乡和每个属抽调两千人组成军队,总共是三万人的军队。这些都是齐国的精锐部队。古代规定,只有贵族才能参加战争,这就激发这些人的荣誉感,贵族有自爱的品格。管仲就是沿着这种思路来打造齐国的军事精神,这是一种强兵思路。齐桓公执政四五年后,齐国陆续打败周边的一些小国,开始强大起来。 贵轻重,慎权衡,宰相肚里能撑船 《史记》记载,管仲“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善于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善于把灾难性事件转化为对齐国有利的事件。《史记》记载,齐鲁会盟的时候,鲁国大臣曹刿抓住齐桓公,拿着匕首指向齐桓公,说:“你们一个大国欺侮我们一个小国,侵占我们土地太多了。”迫于无奈齐桓公答应归还鲁国一些土地,曹刿这才作罢。后来齐桓公想反悔,管仲劝说:我们齐国现在正在称霸,要拉拢一些国家才能达成霸业。对齐桓公不利的事情,经过管仲的转化,齐鲁会盟,达成了对齐国有利的事。 “宰相肚里能撑船”,管仲有宽容的度量。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管仲死后,齐桓公任用了易牙等三人,最终酿成齐国的内乱。齐国的霸业由盛转衰。 语治厚葬——管仲的管理智慧 春秋时期,齐国人特别喜欢豪华的葬礼,而且喜欢互相攀比。齐国布匹很缺乏,木材也很缺乏,他们都把有限的布匹与木材用于葬礼了。齐桓公很忧虑,问管仲,怎么样才能制止这种行为呢?管仲说,那些喜欢豪华葬礼的人不是都爱图名利吗?管仲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齐桓公下命令:以后如果棺材超过规定的标准,就露天暴晒死者的尸体,而且还要惩罚那些主持丧事者。这下齐国的葬礼攀比之风被遏制了。管仲的管理抓住了关键,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这种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 此外,管仲在经济、选拔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经济方面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采取了“相地而衰征”的措施,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级征税。还规定国家经营盐铁事业,设立盐官煮盐,设立铁官掌管制造农具,鼓励鱼盐贸易等等。这些都为后世治理经济提供了可贵的借鉴。有些措施我们今人都在用,比如国家经营盐铁事业。 在改革内政的同时,管仲还协助齐桓公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周王室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时,齐桓公还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保护了中原诸国。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临淄文旅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姚璐制作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