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文旅频道

寻龙记 | 龍、龖、龘……齐鲁瑰宝中藏着这么多“中国龙”?
中华宽带网 2024-01-31 16:14:40 字号:- +

龙运福年 龙行龘龘

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龙年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十二生肖之一

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今天

一起走进山东各大博物馆

寻觅齐鲁瑰宝中的“中国龙”


山东博物馆


战国 鲁国大玉璧 山东博物馆藏

鲁国大玉璧是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山东博物馆大厅上方的穹顶造型就是根据玉璧设计的。在玉璧内层是三组合首双身龙纹,外层为五组合首双身龙纹,每组龙尾两两相交,纹饰布局紧密匀称,是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


清光绪兰釉描金龙凤大瓶 山东博物馆藏

这件蓝釉为地、器身描金的瓷瓶,以金彩描绘出的龙凤等纹样,富丽堂皇、典雅美观。作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符号,龙凤带着“佳偶天成、双宿双飞”的寓意,成为了爱情无可替代的标志之一。


汉 鎏金龙形铜车饰 山东博物馆藏

车马在汉代是身份的象征,王公贵族和各级官员都有一定的规制。“驷马安车”符合汉代王侯出行的最高等级。这件鎏金龙形铜车饰出土于曲阜九龙山西汉墓,是西汉鲁王乘坐马车上的配饰,华贵的材质辅之以精细的雕篆工艺,足以彰显鲁王曾经奢华显赫的日常生活,反映出了宝马雕车、仪仗威严的场景。

孔子博物馆


战国 谷纹夔龙形玉饰件 孔子博物馆藏

这件谷纹夔龙形玉饰件,出土于鲁国故城,为古人佩戴在衣服上的佩饰。


清 缠枝宝相花雕龙耳掐丝珐琅香炉 孔子博物馆藏

这件香炉配镂空花鸟铜盖,盖刻有镂空的荷花和鹭鸶等吉祥图案,谐音一路连科,寓意科举仕途顺利,盖沿刻饰回纹。在它的上方是镂雕盘龙纹钮,腹部两边有一对回首双龙耳,肩饰变形莲瓣纹,器腹饰缠枝宝相花、梅花鹿纹,下方是三个象鼻足。

济南市博物馆


元龙泉窑龙纹玉壶春瓶 济南市博物馆藏

这件元龙泉窑龙纹玉壶春瓶通体施青釉,颈部有二周凸弦纹,腹部凸印一条飞龙戏火珠。龙两角,双目圆睁,张口,发须飞扬,四爪,身饰鳞状纹。下腹部印有波浪纹。技法娴熟,惟妙惟肖,与器物的浑厚融为一体,给人以朴实、粗犷的美感。


清五彩云龙纹圆炉 济南市博物馆藏

这件清五彩云龙纹圆炉,通体施白釉,绘五彩纹饰。釉色白中闪青,圈足底边及外底无釉。腹部纹饰以上、下双弦纹相隔,以红、绿、黄彩绘二龙戏火珠,间绘火焰纹、云纹、山石波浪纹,以青花绘火焰、山石纹。其画风随意豪放,色彩纯正浓艳。

烟台市博物馆


清乾隆雕蟠龙御题诗玉瓶 烟台市博物馆藏

该瓶为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所制之物,玉瓶体量硕大,玉质细腻温润,背面有栗色玉皮。瓶形扁圆,转折处近方,长颈、斜肩、圆腹,下收为圈足,参照古代青铜器壶的造型而有所变化。瓶颈处盘绕一条骊龙,启口张目,曲颈躬身,长须舞动,利爪拳曲,护持宝珠,威严而灵动。瓶腹有阴刻小楷乾隆御题诗一首。

潍坊市博物馆


清乾隆蓝釉描金凤尾尊 潍坊市博物馆藏

清乾隆蓝釉描金凤尾尊为陈设观赏器。胎质细腻,胎体致密。大撇口,粗颈,鼓腹下敛,圈足外撇。通体施蓝釉,闪烁着蓝宝石般的光泽。颈、腹部以金彩各饰一组遥相呼应的龙凤纹,龙戏珠、凤回首,间饰火云纹,胫部为竖线纹,底部不施釉。


清乾隆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 潍坊市博物馆藏

清乾隆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为瓷质,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致密。圆唇、直口、粗长颈、圆鼓腹、圈足。器物釉面光洁清亮。青花呈色稳定,蓝色纯正明快。口沿处饰一周回纹,器身满饰海水游龙纹。九条矫健威猛的白龙上下翻滚,腾跃于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气势磅礴。

青州市博物馆


东汉“宜子孙”玉璧 青州市博物馆藏

东汉“宜子孙”玉璧,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1982 年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出土,白玉质,间有墨色,玉质温润,玉材罕见。圆形,出廓。璧肉内区饰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镂雕双龙纽,纽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乃“子子孙孙宜室宜家”的吉祥用语。龙体刚健,昂首挺胸,张口露齿呈腾空飞奔状,龙首面面相视。二龙造型均有中国风格,气派的S形构图技巧,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姿态优美,充满着动态艺术的韵律美。该块玉璧以体形大,雕技精湛为世人所珍,为汉代玉璧的上乘之作,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青州市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典型的元青花玉壶春瓶,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花纹层层叠叠,除了喇叭口内沿的一周卷草纹,“衣服”上还有七层花纹。“衣服”核心图案是云龙纹,一条三爪行龙昂首扬须,腾云驾雾喷火逐珠,威风凛凛,气势恢宏。各层花纹互不“冒犯”却又紧密相连,和谐统一,此瓶胎质细腻,釉色白润,青料发色鲜艳,花纹层次清晰,造型端庄优美。

滕州市博物馆



簋 滕州市博物馆藏

簋是先秦时贵族们使用的一种青铜食器,主要用来盛放谷类食物,它往往与盛放肉食的鼎一起搭配使用。“不


簋”于1980年出土于滕州市后荆沟村“居龙腰”遗址一西周残墓中。器身椭圆,子母口带盖,盖呈腹盘状,盖顶有圈足形提手,腹部铸有对称兽首附耳,有珥。圈足外铸三个伏兽形足。盖及器身饰瓦纹和窃曲纹,顶饰蟠龙纹,圈足间饰重环纹。器内底部铸铭文十二行,共一百五十一字。


西周玉夔龙 滕州市博物馆藏

古人把一角一足的动物叫夔龙。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这件玉夔龙呈现的是龙游动时的样子,通体温润光泽,青白玉,体扁弯曲,两边有脊牙作游动状,两面以双钩饰两尾交接的夔龙纹,两端的凸脊各有一圆孔,可供穿系,通体线条流畅,做工精细。

来源:文旅山东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