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直播

强身健体 八法五步太极拳 你学了么?
中华宽带网 2020-11-27 08:25:37 字号:- +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一项集文化、养生、锻炼于一体的活动,现在虽进入了冬季,还有许多喜爱太极拳的朋友们在户外进行锻炼,今天我们旅游天下运动休闲版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太极拳——八法五步。


太极拳对于电视机前的朋友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陶冶情操,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还
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的情趣和幸福。现在,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得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特别推出了一套最基础的太极拳法——八法五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它!

淄博市老年体育协会太极拳专委会秘书长 徐连国:八法五步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刚刚推出的一套新型的太极拳。 它是在其他太极拳十三式的基础上 又进行了创编整合,按照太极拳的八种手法和五种步法。就是说手法是按照八卦的方位四个正方向,四个隅方向,我们叫四正手四隅手,叫掤捋挤按四正手。採挒肘靠四隅手。按照八卦的方位来的这种方法,所以叫八卦手。手上的动作就是用这八种方法,步法就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这个五行步法金木水火土按照这个进行创编的。

八法五步,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手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按照太极拳阴阳原理,动静结合,它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定步练习,在静中实现了动态,在静中实现八种手法的练习,第二部分活步练习,通过步法,实现身上八种手法的练习,通过这种形式即便是在动态练习中虽然身体是运动的但是心静下来了,实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练习方法。

淄博市老年体育协会太极拳专委会秘书长 徐连国:这套太极拳主要是易学易练易普及,这种零基础的没有接触过太极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一般用半天时间或者一天的时间就能学会了。其他太极拳相对学起来要复杂一些。比方说二十四式二十四式叫简化太极拳相对于简单一些但是零基础要学起来的话,没有一周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所以它普及起来相对的要不如八法五步更快更有利于大众推广 。

八法五步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也正因为如此,八法五步也成为向全国、世界推广的一套太极拳竞赛套路。淄博市老年体协也在全市进行了推广普及!

淄博市老年体育协会太极拳专委会秘书长 徐连国:这个淄博市老年体育协会从2019年开始进入在翟慎政主席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是如火如荼的开展 。特别是对太极拳的推广普及是重中之重,我们以创建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为引领以四级联动三级创乡为抓手,对八法五步太极拳因为它易于推广 很快的就能实现大面积的推广,就把八法五步太极拳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为了推广普及我们用了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这个派出去我们就把我们的教练员分两个批次派到四川成都还有天津廊坊,分别参加了全国太极拳健康工程。主要是学习八法五步太极拳。这些教练员回来以后精心练习细心琢磨,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把技术上更提高,利于我们普及的时候技术上不要出现别的问题。我们又把八法五步创编人创编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吕韶钧教授分两次请到淄博来。6月份专门对咱们的教练员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使我们教练员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巩固的相当好。刚刚11月份又把吕教授请来参加了我们淄博市的百姓大联赛 八法五步公益大讲堂活动。上午是公益大讲堂,下午是八法五步比赛。通过比赛来促进普及促进各个区县的普及 。

“请进来,走出去”让八法五步的教练员技术更加的娴熟,淄博市老年体协根据各区县各单位要求,积极派出教练员上门示教,为全市100多个村居、社区、站点培育教练员,八法五步在各区县乡镇的推广,也让众学员也感受到了太极的魅力,生活的美好!

淄博市老年体育协会太极拳专委会秘书长 徐连国:咱们八法五步的推广普及是按照淄博市老年体协的年度计划,分别进行了五期区县级的教练员培训。这五期教练员就每个区县一次派3名教练员,五期每个区县就是15名  这样一共培训了将近300名区县级教练员。这些教练员就像星星之火一样 分散在各个区县的站点上。他们小的站点也有一二十人,大站点就一二百人。这样的普及就像一个小星星之火一下点燃。好多人来练习太极拳这个八法五步太极拳。据我们统计大家报上来的统计,在四个创太极拳之乡的区县淄川临淄桓台周村就普及了两万余人了 。

“八法五步”将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推广项目,为推广这一利于群众强身健体运动,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谱写全民健身新篇章,我们共同努力!接下来,徐老师和教练员们一起为大家详细的展示太极八法五步!

【八法五步展示】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