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看电视点播 > 文旅频道 > 品质消费
作为淄博市第一工业强区的临淄,蔬菜年产量108万吨,产值22亿元的规模甚至不及当地一家化工企业,在全区的GDP占比更是一小丢丢,可就是这一“小产业”却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大通道。
与临淄的现代化工业史相比,临淄的设施农业发展相对较晚,且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皇城镇,这里土地肥沃、远离工业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到现在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共有蔬菜大棚1.4万个,年产蔬菜60多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淄博菜篮子”。目前,皇城已经形成了涵盖优质种苗研发、特色有机种植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临淄西红柿”和“临淄西葫芦”两个国家地理标志,被誉为“中国优质蔬菜出口生产第一镇”。
在皇城有这么一个说法,皇城人进临淄城区买房几乎不贷款。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目前,全镇各银行机构存款总额29亿元,户均存款18万元。
产业收益丰厚的背后也面临着种植单一、大棚种植人员年龄偏大、与先进区县相比技术迭代不够、亩产效益低等问题。
为将这一丢丢做大做强,实现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临淄区把住一个大方向,即做强蔬菜全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提升中间,前端拎稳“菜篮子”,聚力做好研发、技术集成创新,后端端牢“菜盘子”,培育特色蔬菜品牌、打造预制菜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冷链物流平台让产地向集散地转型,提升蔬菜的附加值。
“新农人”返乡种棚增添新“动能”
“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回报乡亲父老助力乡村发展是我的使命。”10月8日,临淄区皇城镇北羊村,王建学正在挑拣着大棚里的西瓜,这些手掌般大的西瓜一个个吊挂着,错落有致,个头饱满,在翠绿瓜叶的衬托下,长势喜人。
33岁的王建学是名副其实的“棚二代”,父母经营大棚30多年。2015年,在外务工的王建学回村创业。回到家乡,王建学经营起2座2.5亩的温室大棚,用于种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然而在皇城镇,传统的蔬菜大棚经营模式几乎都是种植西红柿、西葫芦这类同质化的蔬菜,这让年轻的王建学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种点不一样的?”今年初,了解到2K西瓜的种植环境和发展前景后,王建学决定就种它。
“这种2k西瓜,是目前比较优质的品种,沙瓤口感、肉质细腻,鲜甜多汁,含糖量比普通西瓜高35%。相比较蔬菜来说,西瓜种植期间病虫害相对较少,一年三季种植,一个棚的年均毛收入就有二十来万。”王建学告诉记者。
在皇城镇的青壮年进城务工居多,从事蔬菜大棚种植的多是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北羊村为例,该村的常住人口2900余人,从事大棚种植的有700多人,均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如今,和王建学一样,返村种棚的80后已有16人。
在皇城镇党委委员付兴林看来,年轻人多,想法就多,务农的智慧无处不在。直播带货、智慧种植为农民带来了收入,为乡村带来了人气,为家庭带来了团圆。更美好更富裕的乡村,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土地,而“农民”这一身份选择,也开始变为职业选择。
“城乡冷链产融平台”让种植向集散地转型
设施蔬菜种植是皇城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谓是“土里刨金”。
潍坊寿光市与皇城镇相隔不远,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寿光蔬菜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特色产业集群。与寿光相比,目前皇城主要是蔬菜种植销售集散地,产品价格也没有话语权。
为进一步提升皇城蔬菜的区域影响力,2021年,临淄区引进鲁担(淄博)城乡冷链产融有限公司,在皇城镇崖付村投资建设淄博智慧城乡冷链仓储物流综合示范产业基地项目,致力于解决蔬菜水果从产地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环节至移交物流运输之前的蔬果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问题。
皇城镇党委副书记赵文飞表示,平台对接产业上游的农业大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产生大量订单交易数据、仓储数据、物流数据、车辆数据等有效数据来源。不同于传统的冷库,平台主要采取多功能组合冷箱、组合式工厂、产地前置仓等模式,能有效降低生鲜产品预冷、贮存保鲜、分级包装、初加工等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出成率。相对于传统模式,按照“网络化配送+分布式仓储”模式,运输时间缩短17个小时,节约20%的分拣人工,降低物流成本约10%。平台建成后,将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农产品冷链全产业链大数据自动生成机制,采取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面向全国,服务京、沪、粤港澳,变传统农产品流通两集两散为一集一散的农产品流通新生态。
在建设“城乡冷链产融平台”的同时,临淄进一步拉伸产业链条。
8月26日,在距离皇城镇人民政府20公里外的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临淄区预制食品产业园巧媳妇片区项目启动,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以调味为链接,以研发为依托,开展预包装调味料、预制菜和即食食品的研发生产,打造江北最大的预制菜调料包生产基地。以“巧勺”“巧媳妇”“巧妇佳膳”为预制菜运营品牌,以好滋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开展调料预制品、面食预制品、单品预制菜及功能性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上连小麦、小米种植加工、牛肉预制食品的产业链,下连李先生牛肉面等快餐连锁、特色餐饮、团餐及C端市场,这些都为临淄蔬菜产业向“深海”进军提供了基础。
“标准化”改造带来新希望
大棚与大棚的差别可能比大田与大棚的差别还要大。如今,寿光大棚已发展到第七代,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开始普遍运用。自动放风机、电动遮阳帘,在手机上操作几下,就能为棚里的西红柿降温。现在,“动动手指就能种菜”正成为菜乡的时尚。
“我打算搞个创新,在全村范围内进行智能化大棚改造,实行合伙人制、大棚标准化管理,尽可能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北羊村党支部书记王子泉向记者描述他的智能化大棚改造想法时,言语里充满了迫切。
在谈到蔬菜大棚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时,王子泉介绍,北羊村种植蔬菜大棚年代久远,目前大棚数量1996个。“我们村有一部分大棚是20多年前盖的,和现在的新式大棚相比,这些老棚高度比较矮,蔬菜成熟摘果后,每到拔园期就会产生大量废弃蔬菜秸秆,由于老棚低矮,大型机器无法开进大棚进行作业,给土地深耕带来不便,严重影响蔬菜产量。“所以我打算对村里的大棚进行标准化改造,让大型机器能进到大棚里,既能更好地进行蔬菜秸秆无害化处理,土地由浅耕变深耕,还能增加蔬菜种植的亩产效益,大棚种得好,咱们农民收入就高了。”
王子泉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标准化大棚改造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解决设施农业种植转型所面临的堵点、痛点,另一方面,合伙人制度让村民成为大棚种植的合伙人或租户,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村民个人的腰包也“鼓起来”。
皇城镇党委书记路庆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蔬菜种植作为皇城的“金饭碗”,既要端牢更要端久。目前,皇城镇正通过对大棚的提升改造,从而实现“统一种、统一收、统一销”的总体思路,加快品牌打造,加强与盒马鲜生的合作。同时,皇城也在致力于蔬菜价格的“皇城指数”,从而整体提升品牌价值和区域影响力。此外,全镇还以蔬菜种植为中间节点,沿产业链向“链头”和“链尾”布局,打造涵盖种苗研发、蔬菜深加工、观光旅游等领域的复合型产业集群。
(来源:大众日报)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