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推荐 > 推荐

打破禁忌,生命教育亟需家长补位
中华宽带网 2024-10-24 09:39:04 字号:- +

生命教育是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与其相关的很多内容往往被视为禁忌话题,尤其是在儿童面前。这种避讳的文化传统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认知,负面现象时有发生。

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及时进行生命教育责无旁贷。恰当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认识生命,形成热爱生命、呵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增强应对逆境的能力,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图片

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3.3%的学生能够坦然面对生死,因为父母会潜移默化地与他们谈起有关的话题;有26.7%的学生有时会和父母提起,但是家长从不正面回答;有60%的学生恐惧死亡,说家长从不让谈及这个话题。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死亡充满疑惑与焦虑,无法正确理解;二是学生遇见死亡事件时,无法坦然面对;三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时,家长缺位的原因在哪里呢?

一是父母自身也大多恐惧,不敢谈。虽然人们经常被教导不要怕死,要勇敢,但是,这依然无法使人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谈“死”色变。

其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不愿谈。由于人们对死避讳,因而在社会交往中极少谈论这个话题,即使必须用到,也是用其他词语代替,比如“辞世”“去了”“走了”等。

实际上,还有一点会被大家忽视,那就是认知不足,不会谈。家长几乎没有接受过有关的教育,也不去读这类的书籍。本身的认知就不足,更遑论具体的教育技巧了,于是干脆选择避而不谈。

图片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生命教育呢?

首先,要主动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总认为谈及这个话题会让孩子觉得害怕,希望用童言童语去跟孩子“美化”。其实,这样有可能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轻视生命。

我们要直接站在科学的角度告诉孩子,死亡就是呼吸、心跳停止,新陈代谢终结,没有生命的特征。如果家长经常主动去跟孩子开放性地探讨这个话题,那么这个话题就会变得平常,孩子就会正确看待它,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当然,直接与孩子谈论死亡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利用绘本,由故事开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读绘本等方式科学普及生死知识。在科学生命观的指导下,孩子内心就会渐渐生发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其次,家长应积极关切,让孩子正确面对。孩子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死亡现象,如植物的枯萎、小动物的死亡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难免会刨根问底。这时,家长可以借助他们此刻对死亡的兴趣和疑问,通过语言以及活动引导孩子理解死亡,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命观。

如家里养的小宠物死了,孩子非常伤心。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给小宠物举办一场简单的告别仪式,和孩子一起将宠物掩埋,让孩子在这场仪式中接受小动物离开的事实,使孩子明白所有生物最终都会死亡,从而引导他们理解死亡,懂得生命的珍贵。

第三,家长要相机而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如果家长觉得直接跟孩子谈死亡有些突兀,那么可以用温情来代替黑色,将生命教育变为爱的教育。

清明节,许多地方都有祭奠祖辈、缅怀先人的习俗,孩子们大多也会亲身经历扫墓。此时,家长可以抓住契机,结合孩子在此期间的经历,引导他们抒发思念之情。每场仪式和节日的展演与实践都是通过立体的、全方位的方式诠释。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种植绿植、饲养小动物或者去户外活动,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动植物的生命发展全过程,帮助他们积累相关经验和感性认识,感知生命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枯萎的过程,帮助其通过直接感知来理解生命的含义。

图片
生命教育是教孩子如何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新时代的父母任重而道远,需要引领儿童正确认识死亡,使其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来源:山东教育报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