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推荐 > 推荐
如何打通中国经济任督二脉?今后的财富“后浪”会怎样涌现?即将到来的2021年经济会好吗?
上周末,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在淄博发声,以“解读双循环战略下的中国经济与战略机遇”为主题,给出了以上疑问的独到解答。
作为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马光远是中国经济和产业趋势的观察者与投资人,兼任中央台财经频道评论员。作为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他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民间投资以及房地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淄博,马光远不仅以一场观点独到的谈话传递出密集信息,并与多位淄博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并为淄博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言。
马光远峯会论道,
在淄博发布了哪些重磅信息?
12月26日,“淄博城市影响力高峯论坛——马光远对话经济双循环与十四五规划新经济”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由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淄博市广播电视台、淄博市企业联合会、淄博市企业家协会联合主办,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承办,天煜·九峯协办。
通过论坛,经济学家马光远就“解读双循环战略下的中国经济与战略机遇”在淄博发声。这次对话由疫情影响下的世界为起点,解读了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等热点,并为淄博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群体建言,贡献经济学识与智慧资源。
“中国经济是全球的避风港”
马光远在论坛上最先谈到的是疫情对世界经济的改变。在论坛举办的今天,全球确诊病例超越了8000万的关口。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依然在蔓延。在经济层面,有人认为疫情会让中国经济出现大逆转。但早在今年3月,马光远就认定中国经济会成为全球的避风港。他坚信,疫情之下,如果能有一个国家经济自主,那就只有中国。中国经济大局是稳定的,出口数据非常亮眼,在全球贸易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中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这说明全球都需要中国的产品。而且中国的政策空间最大,货币、投资、财政等政策较之欧美国家空间很大,尤其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负利率,空间已经很小。再者,三月份尽管是中国疫情最紧张的阶段,但当时中国所采取的措施已经非常有效。因此,中国经济必然会成为全球的避风港。
马光远认为,疫情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也会留下一些正面的影响。人类历史上,每次大的危机结束之后,都会有一个经济的大跨越。疫情对全球经济有影响,但投资还是有机会的。人们要正确看待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疫情结束后,全球需求会急剧扩张,会有扩张的黄金窗口,经济不会如人们所设想的那样糟糕。所以,人们不要悲观。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经济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是应对了巨大的挑战。比如亚洲金融危机,当其他国家纷纷以货币贬值来应对危机的时候,中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如今再来回望,中国的进步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过去几十年来,世界供应链已经依赖中国,全球经济重心发生变化。所以这场疫情,要辩证地来看待,更不能低估中国的经济韧性,尽管疫情冲击,但中国过去几十年所积累的产业没有受到影响。危中有机,而且既要看到“形”即现在的情况,更要把握“势”即未来的趋势。在当今世界,谁也不可能抛弃中国。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经济是全球的避风港。
八个层面理解双循环
“双循环”是本届论坛的一大重要关键词。马光远对“双循环”进行了充分的解读,从八个层面进行诠释。
马光远认为,循环,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没有阻挡的流动,经济诸多环节需要流动起来。内循环对于经济非常重要。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德国、日本的内循环都做得非常好。如今,中央把“双循环”提高到发展新格局的高度。“双循环”战略是中国下一个15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主线。对“双循环”可以从八个层面来进行理解。
第一,双循环大战略是主动战略不是被动战略,不是为了被动应对外界的遏制和卡脖子问题,而是中国解决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痛点。
第二,双循环大战略是一个长期战略而不是今年疫情下的一种短期战略。
第三,双循环大战略是开放战略不是封闭战略。内循环绝不是“闭关锁国”!封闭起来是不可能有任何循环的,只有在开放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双循环。
第四,双循环大战略是全局战略不是局部战略。有人把双循环理解为启动内需。内需当然是国内大循环的主要部分,但双循环绝非仅仅是启动消费这么简单,而是立足于中国经济,从整体上强身健体,解决痛点。不仅有关消费,还关联着生产、创新问题、产业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
第五,双循环大战略是改革战略不是倒退战略。要做大循环,改革开放是前提,离开了改革开放,一切都无从谈起。包括创新、消费等问题,本质上都是一个改革和开放的问题。
第六,双循环大战略是进攻战略不是退缩战略,是积极主动去解决中国经济的难点问题,是拓展中国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不是收缩,不是防守,是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第七,双循环是推动全球化不是反全球化战略。中国是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第八,双循环是发展新格局不是新瓶装旧酒。中央在提出双循环战略时,一开始就把双循环战略定义为发展新格局,这个高度非常高。如果说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老格局,未来就是新格局。
打通中国经济任督二脉
马光远认为,国内大循环包括了国内改革、消费、城镇化、核心技术、创新等问题,国际大循环包括了优化国际贸易、建立中国朋友圈、推动海外投资、拓展技术合作等。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的交集是改革开放。
做好国内五大循环,打通中国经济任督二脉。
第一是做好制造业大循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品牌不足、战略产业领域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必须解决。制造业大循环需要梳理中国制造业各个环节的短板,强化补短板问题。
第二是消费大循环。首先是要让大家有钱,这牵涉到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等问题。有钱才能花钱,才有消费。
第三是技术大循环,这不仅仅是指芯片的突破,很多关键领域,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方面,中国都需要突破。
第四是城乡大循环,完成城镇化。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已经完成工业化但还没有完成城镇化的经济大国。新型城镇化在未来中国的发展格局中意义重要。
第五是产业大循环,中国有很多产业在全球享有影响力,发展前景很好,必将衍生出很多产业机遇。互联网领域很多产业不错,比如互联网金融等。做好反垄断、规范资本等问题,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都很有前景。
创新、消费、城镇化、制造业将起什么作用?
在马光远看来,创新、消费、新型城镇化、制造业等在下一步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创新,被提升至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是一个全球性命题,全球20多个经济体被视为创新经济体,美国更是将创新作为国家生命线。中国的创新是被看好的,但要注意的是创新不仅是市场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事情。而且城市是创新最好的平台,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创意诞生地、国际知识网络的枢纽、研究型机构云集等条件。不仅有这些资源,创新型城市本就是创新的一部分。中国之前对这方面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城市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力,将城市作为创新的重要平台。
消费,2020年中美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相当,预计年底可以追平美国,明年大概率超过美国。虽然中国人均消费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但中国市场的庞大是毋庸置疑的。2025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8亿规模;80、90、00后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这些因素都将增强消费的力量。在十四五期间,有三大消费领域值得期待,一是新型消费的培育,二是汽车,三是住房。
新型城镇化是双循环战略最大抓手。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以都市圈为核心的城镇化。大城市和城市群是城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中国城镇化的战略路径,是要建设一批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十大城市群,要完成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的千年大计。在打造十大城市群中,就有山东半岛城市群。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70%,这也足以说明城市的重要性。从城市百强榜的分布看,东部有55个,中部有26个,西部有15个,东北只有4个。东部经济之所以强就是因为城市强,排第一的江苏,13个城市全部入围百强。山东排名第二,11个城市入围。山东要做好未来经济的转型,也必须从城市发力。城市竞争力提上来,产业发展自然提升。目前,山东需要国家级城市政策,并努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淄博也要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定准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等,打造自己的朋友圈,找准自己的朋友,助力城市的更好发展。
制造业是双循环战略的根基。美国打压中国的实质在于想打压中国的制造业。美国有重视制造业的基因与传统。制造业是美国根基也是美国创新的源泉。从全球大国兴衰的历史看,制造业至关重要。德国、日本、美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造业。每次产业革命,总会有一个大国崛起。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美国退居第二。当今面临着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国经济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美国打压中国制造业,想把中国压回低端产业。中国必须要捍卫自己的全球制造业供应链。2019年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对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产业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62%的制造业产业链安全可控。
财富“后浪”会怎样涌现?
在马光远看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历了六波财富大浪。第一波,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带来的实业创富。第二波,上世纪90年代,改革带来的制造业创富。第三波,1998年以后房地产改革带来的地产财富浪潮。第四波,2001年以来入世带来的出口创富浪潮。第五波,2003年之后的互联网财富浪潮。第六波,人工智能等衍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财富。
马光远认为,之前这六波财富形势清晰可见,但中国未来的财富可能是要发掘“大浪之下的那些细分的浪”。此外,做房地产要谨慎,要做好房子,要做房地产的创新。企业要研究好90、00后的心态,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后浪,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可能蕴含着财富。零售行业仍然是可以开掘的领域,这个行业还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惊喜。和人们“吃喝玩乐”有关的领域依然有潜力可挖。与孩子相关的产业仍然很有潜力,但银发经济和银发财富并不看好。金融财富的掘金点在保险和股权投资领域。医疗行业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富矿,包括医疗器材、医药研发等。不要忽视农业,现代大农业的崛起是大趋势。
对明年的预期与给企业家的建议
马光远认为,明年中美关系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全球经济数据会比较漂亮;全球刺激政策不会迎来转折点;需要担心全球的非理性情绪。同时,中国在全球创新周期中的作用、中国改革的空间、中国产业的前景、中国的消费周期、城镇化周期、中国的财富观等因素,都决定了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对明年全球经济的预期,都对中国做了8%左右的预期,这是比较客观的。
马光远对企业家群体的建议有四点。慢一点,慢下来,想清楚,反思过去走过的路,才能在一个加速度的时代真正快起来。淡定一点,企业家不要太过焦虑。专注一点,企业家不要贪大求全。伟大一点,企业家要彰显责任、情怀,做些有价值的事情。企业做大之后,一定要讲求回报。
在论坛上,马光远对淄博这座城市提出了自己的六点建议。
首先,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将完全不同,淄博应该从各方面做好世界大变局的准备。
其次,淄博一定要从构建朋友圈的角度谋划城市未来。
再次,淄博不能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
第四,淄博应该痛下决心走创新之路,用创新改造传统产业。
第五,淄博要谋划资源城市转型的正确道路。
第六,淄博要提炼城市基因和概念,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知名度。
马光远认为,淄博这座城市的未来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马光远对话淄博企业家
在论坛上,马光远表达了他对山东企业家的敬意。他说,山东企业家以实干而闻名,而且具备整体思维的战略眼光,是让人敬重的一个群体。活动中,马光远与淄博企业家代表新华制药董事长张代铭、汇丰石化董事长魏学专、中铝山东总经理张占明、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等进行了对话。
张代铭就明年国际市场特别是中美、中欧贸易的新变化、新趋势,发问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挑战?马光远认为中国外贸有很多新的变化,比如今年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正与欧盟会谈投资协议等。这说明中国的发展与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依然被看重。中国的进出口环境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困难。可以预期,未来中国的进出口环境会优于过去几年。而且进出口环境还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变化,产品的竞争力等都在变化,进步有目共睹。过去几年的经历,让很多中国企业家懂得了国际层面竞争的残酷,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底线思维,要有多元化思考,中国要增加一些规则的参与权、制定权。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出口大国,这种地位决定了全世界不可能忽视中国。未来,中国依然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会,中国企业要有长远眼光,战略思维。医药领域也是一个高增长的战略性领域,国家也很重视,在创新领域也会大有作为的。
魏学专就能源化工类企业该如何做好碳排放达峰和实现碳中和发问。马光远说,这不仅是一个有关自身发展的命题,而且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承担应该担起的责任。中国、美国、欧盟是做好全球气候命题的三个关键点,中国明确表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是一个姿态,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方面,中国能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这也是一个需要多元发力达成的目标。传统能源企业不要妄自菲薄,而应该做好自身的进化,挖掘进步的空间,成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积极参与者。
张占明结合山铝的生产实际,尤其是目前一些矿石原料产地为澳大利亚的情况,就中澳关系下企业如何应对发问。马光远认为,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贸易伙伴,澳大利亚许多产品的第一需求方也是中国。这种经贸关系决定了两国关系应该是改善的。随着国家层面的谈判、协调,两国关系应该会有改观。
苏同强提出的问题涉及如何激发相关人群的消费热情,以及传统产业企业如何在新格局下更好发展。马光远认为,有关扩内需方面,整套的一揽子方案已列入重要的地位,包括一些短期的刺激消费的计划、长期的改革举措,都会发挥效力。有关传统产业,有一种误区认为传统就关联着落后,其实不是这样,比如陶瓷虽然算作传统产业,但同样可以做文化创意。传统不传统,关键在于产品模式,陶瓷里面也有丰富的元素可以操作。一个关键是企业不要囿于定义而束缚自我、画地为牢。每个产业都不要妄自菲薄,而要努力去思考探索,实现突破。
记者 王哲
天煜·九峯
10#楼小高层、15#楼高层 峯度首发
建面约166-218㎡高定平墅 认筹在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