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推荐 > 要闻

中国经济耀眼答卷的“密钥”
中华宽带网 2020-12-20 10:31:13 字号:- +

“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极不平凡之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穿越惊涛骇浪,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国经济为何能展现强大韧性?中国经济耀眼答卷的“密钥”是什么?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奇迹背后的不竭动力。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每到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总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武汉“封城”,八方驰援,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出台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为防止经济停摆、社会失序等难以预测的风险,确保“十三五”顺利收官,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既以举国之力对抗肆虐疫情,又千方百计防止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付之东流。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习近平心中,人民重若千钧。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面对汹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鲜明指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迅速集结,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疫情汛情叠加,一场又一场大考。在全国防汛救灾形势最吃紧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研究部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7月8日,在浙江省建德市近江花园小区,武警浙江省总队机动支队官兵用橡皮艇转移被困群众。

基层的群众生活怎么样?在北京,偶遇出门买菜的社区群众,习近平驻足与大家亲切交流,询问菜价、温馨提醒“非常时期就不握手了”。在湖北,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在浙江,习近平强调要“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在陕西,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强调“乐业才能安居”……

在“六稳”基础上,“六保”政策迅速出台,纾困惠企举措保住市场主体,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守住“米袋子”、守好“菜篮子”,畅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

“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2020年11月20日,在云南省西畴县山豆根规范化种植基地,一名务工人员在装运山豆根幼苗。目前,该县种植三七、重楼、山豆根等中药材8.2万余亩,中草药产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

十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遭遇疫情考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战,一个个硬骨头被啃下来,一家家贫困户走出绝对贫困境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

7月16日,“转正”二字在网上刷屏。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2%。10月19日,我国宣布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转正。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成绩来之不易,这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决策。

武汉考察返京不久,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浙江考察调研,释放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动复工复产的鲜明信号。此后,陕西之行、山西之行等,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下好先手棋,不断推动开创发展新局面。

△2020年9月9日,黑龙江省绥芬河火车站北场装满物资的货运车厢

为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邀请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基层代表、党外人士等围绕“十四五”规划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疫情冲击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自身发展谋求先机,也为全球经济复苏创造机遇。

创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解决“卡脖子”问题被重点提及。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面对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重要的是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办好自己的事,需要增强创新底气。

△2020年7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中国答卷,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定能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