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点淄博APP

齐点淄博微信

齐点淄博抖音

齐点淄博快手
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融媒 > 融媒列表
在山东杨柳雪村的田间地头,村民用画笔装点农舍的素墙;在浙江余东村的乡村美术馆,农民画家们挥毫泼墨;在陕西袁家村,古法酿醋的作坊与潮流文创相映成趣……行走中国乡村,“艺术乡建”正以独特方式重构乡土文明,让艺术真正扎根乡土,既留住乡愁又激活发展动能,助力乡村建设更有“文艺范儿”。
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村墙画
一
“艺术乡建”,简而言之就是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系统性实践。它不同于简单的“文化下乡”,而是通过艺术手段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重构乡村文化生态系统。“艺术乡建”是乡村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产物,从物质空间与文化场景的层面塑造乡村,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认同的重塑。乡村文化的式微,很大程度上源于现代化冲击下的认同危机。“艺术乡建”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如民间工艺、节庆习俗、建筑风格等,帮助村民重新认识地域文化的价值。例如,浙江部分乡村通过恢复传统建筑工艺,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还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豪感。
审美教育的渗透。艺术介入乡村,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改造,更是村民审美能力的提升。当村民拿起画笔、参与雕塑、学习拍摄时,艺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乡村文化品位,进而影响产业发展。在山东的一些乡村中,许多墙绘作品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红色基因,成为乡村文化的“活化石”,比如今年淄博市周村区沈家村的哪吒墙绘就在社交平台上火了一把。
经济价值的转化。“艺术乡建”并非纯粹的公益行为,它需要与乡村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当艺术与旅游、文创、农业等结合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湖南省长沙市茶亭镇通过打造油菜花海文化艺术季,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带动了农产品销售,综合营收超4200万元。
二
“艺术乡建”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在实践中,至少面临着三个维度的深层挑战。
代际断层与文化失传危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比如,盛行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艺术平遥推光漆器技艺面临传承人老龄化的困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也面临着土楼建筑形制和特色工艺的工匠减少等问题。如何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部分“艺术乡建”项目存在“水土不服”现象。有的存在“城市思维主导”的问题,过度强调现代艺术形式,以个人审美强加于乡村,忽视了乡土文化基因,导致项目与当地文化脱节;有的则固守传统,难以对接现代审美需求。
群众主体性存在缺失。“艺术乡建”的主体应是村民。当前有一些项目存在“艺术家主导、村民被动”的问题,村民仅作为被动接受者,缺乏真正的参与感,导致文化嫁接难以持续。作为“艺术乡建”的主体,只有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才能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
农村的文化资源丰富,艺术为乡村生活增添了趣味,激发出更多人的灵感,也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在“艺术乡建”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图源|大众新闻
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艺术乡建”若仅依赖政府补贴,难以长久。成功的案例往往能形成产业闭环。比如,青岛的后石沟村作为当代农村剧《温暖的味道》的取景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后石沟村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合影,还依托村里60年历史的茶园将乡村打造成茶文化体验的好去处;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松庄村举办的“织”美术馆首展活动打造“艺术家+村民”共创模式,吸引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参与,并且参展作品灵感、取材都源于当地。
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乡村需要城市的资源,城市也需要乡村的文化滋养。可以通过“艺术家驻村计划”“城乡文化结对”等方式,促进人才、技术、市场的双向流动。比如,可以在高校设立“乡村艺术工作站”,让师生定期下乡,既能为乡村带来新理念,也能为艺术创作提供真实素材。在淄博沂源的龙子峪村,村民和游客可以参观刘玉堂文学馆、李心田文学馆、山东大学作家班文学馆等众多文学展馆,随处可见艺术之作。
沂河源田园综合体
尊重乡村文化的主体性。“艺术乡建”的核心在于激发村民的创造力,而非单纯依赖外部力量。真正的“艺术乡建”应坚持三个原则:唤醒村民文化自觉,通过挖掘本土资源重建文化认同;建立共创机制,让村民参与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推动价值共生,使艺术服务乡村需求,同时从乡村汲取创作养分。
只有让村民成为文化实践的主体,艺术才能真正扎根乡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需要改变自上而下的介入方式,构建平等对话的协作模式,让艺术成为村民表达自我、传承创新的载体。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