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融媒 > 融媒列表

【乡村振兴·头雁人物专访】高博:追花逐蜜酿造“甜蜜事业”
中华宽带网 2024-08-14 09:47:10 字号:- +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三伏时节,蜂与农都在忙忙碌碌。近日,记者来到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崖村的青龙山脚下的淄博市蜂产品行业协会直属蜂场采访。

该协会会长高博指点着向记者介绍道:“这边是太河水库东岸,太河水库作为淄博市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得到很好保护。充足的水源有利于蜜源植物生长与开花,从而增加蜜源产量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山水之地出好蜜。淄博三分之一的在册蜂农集中在淄川区的中部、南部山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淄博蜂农的最引以为傲的发展理念。那么,在当今的乡村振兴中,蜂农能否走在前?

作为1600余户淄博在册蜂农的头雁人物,高博的“甜蜜事业”正在路上。

不断开启新一轮“追花逐蜜”之旅的蜂与农一样都是每天勤奋不息者。“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罗隐的这首《蜂》诗,不仅描绘了蜜蜂勤劳的形象 ,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高博告诉记者,养蜂酿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中国养蜂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早在古代,中华民族就开始将野生中蜂逐步饲养为家养中蜂,经历了原始采集蜂蜜和人工饲养蜜蜂两个阶段。东汉时期,养蜂技术开始发展,姜岐成为养蜂的先驱。魏晋南北朝时期,养蜂者逐渐将驯养后的半野生态的蜜蜂诱养到仿制的天然蜂窝或代用的木桶蜂窝中去,逐渐向蜜蜂家养过渡。这一时期的养蜂技术和方法为中国养蜂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博表示,协会将继续授人技艺,助农扶贫,帮助农民增收,打造淄博蜂蜜品牌,构建全国销售平台,建造淄博蜂产品食疗基地,发起筹建中国第一家养蜂博物馆,助推淄博成为全省养蜂大市,为乡村振兴和淄博文旅大市建设增光添彩。

乡村振兴,养蜂产业必先行。蜜蜂授粉,绿色发展。作为协会直属蜂场,高博称,相传青龙山有两个修炼的道士找到泉穴后,山上有了灵气,小蜜蜂也更有灵气。青龙山北有齐山,南有峨庄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多,森林覆盖率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有上千种蜜源植物。蜜蜂采了有灵气植物的精华,蜂蜜的味道、口感与别处迥然不同。槐花淡清香,酸枣花扑鼻香,荆花也是别一种味道。青龙山的泉窝和泉眼,矿物质多、水甘甜。

协会直属蜂场的第二个蜜源地是紫峪。紫峪水库与博山区搭界,也就说博山区和淄川区的交界处,是一个海拔在800米高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四面环山,山中间就一条小道,三面全是槐花。每当槐花盛开的时候,此地被称作“槐花坡”。一进谷口,就能闻到很浓郁的槐花香。蜜蜂采到紫峪的槐花,酿出上等好蜜。一个花期15天左右,采蜜也就20斤、30斤,数量非常有限。

“青龙山养蜂基地,槐花开的时候能采30斤左右,枣花也就能采20来斤,剩下的就是荆条花。荆条花,天气好,因为它开花时间长,这得八九十斤左右,总的来说就在一百二三吧,平均的话在一百斤是很稳定的。”高博说道。

说起青龙山蜂蜜特色,高博认为:“青龙山的蜜都是不错的,都是纯天然,都是有营养的。只是花期不同,这个作用不同而已。你像槐花它是属于良性的,清热解毒。你像这个枣花,就是酸枣花,酸枣本身就是一个补气补血、助眠的一个中草药。这个野生酸枣,它更具备这条件。荆花和枣花一样,在国内被称为四大名蜜之一。这个荆条花大面积开花。这时候,山上一些其他的中草药也会相对跟着开花,蜜蜂采的蜜种也包含了很多其他植物,同时包括一些中草药。相对它的营养,也是比较全。”

不同的蜜源地都有槐花蜜,怎样分出优劣?除了稍有掺杂,如果都是纯正的槐花蜜,是否有大的区别?高博告诉记者,纯正的槐花蜜,首先从颜色上看,颜色是一种透明状的,很浅的一种琥珀色、淡淡的颜色;另一种槐花蜜呢,虽然有别的花在里面,颜色深浅不一。因为各地花开的颜色不一样,导致蜂蜜呈现的色泽也不一样。纯槐花蜂蜜开盖的时候,有清淡的槐花香味。如果有其他杂物,其香味相对少一点。

太河水库作为淄川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蜜源资源正在成为当地蜜源产品理想卖点。太河水库的优质水源和生态环境,也必将提升消费者对淄川蜜源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当然,在乡村振兴路上,利用短视频直播等线上互动式现代营销手段,打开全国快递销售方式,成为以高博为代表的淄博新农人的营销新赛道。新一代姜岐追花逐蜜,北纬36°22'~36°45'之间的淄川恰属理想蜜源地范围,那么,淄博蜂农酿造“甜蜜事业”,需要眼界再高一点,博出更加浓郁的花蜜纯香。(速豹新闻网苗露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