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乃兴邦之本,亦是国之重器。
6月5日,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调研小麦夏收工作和数字农业项目建设时强调,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不误农时抓好“三夏”生产,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聚力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淄博贡献。
夏收时节,麦穗饱满,麦浪滚滚。芒种后迎来了小麦收割的季节。
从一粒种子到一堆谷子再到一袋面粉,小麦的加工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迎着夏日的晨光,6月8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桓台县的山东梨花面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正在加工生产面粉等小麦制品。“梨花面业是一家集加工、研发、仓储、贸易、餐饮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可年处理小麦30万吨,加工挂面3万吨,产品远销全国……”在这里,一粒粒小麦经过一道道工序后,以不同的“淄”态,走上人们的餐桌。
工厂里,一辆辆叉车正在将一垛垛已经包装好的面粉装车。“作为一家面粉生产企业,要让小麦变成可以面向市场出售的商品,除了需要精细研磨外,其实是优质的小麦产地在背后作着支撑。”山东梨花面业总工程师吕春玲对记者说。
那么什么是优,优又从何而来?一块田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良田+良法+良种,成就“吨粮县”
小麦不仅要种得好,更要管得好。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桓台县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了以“连片流转、适度规模、集约经营”为导向的“MAP中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小农户”服务模式,以集约化水平的提升促进粮食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提高。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县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共有156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624家、家庭农场580家,土地流转率达86.12%。
2019年,作为江北第一个“吨粮县”的桓台县,率先实现小麦田亩产835.2公斤,一举刷新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2021年全县冬小麦更是实现平均单产512.7公斤,连续11年领跑全省,不仅如此,经过土地的连片流转和集约经营,种植规模变大了,效率变高了,产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并获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
依托优势资源,保障小麦产量可持续增长
规模大了,产量高了,但对于小麦种植而言,要想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发展目标,除了要种好、管好以外,科学防治最是关键。防治技术和资金如何解决?
作为省内重要的小麦主产区,多年来的发展使桓台县拥有了十分丰富的可依托资源,全县范围内,就拥有5家全国星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和一个国家级小麦改良中心的育种试验站,资源得天独厚。桓台县以此为依托,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率先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小麦根病春季统防统治并实现全覆盖,年均小麦、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0余万亩次,确保了小麦的持续高产稳产。
产业层级提升,带动“三农”共同增收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从田间的一株麦苗到一袋面粉再到一块精美的蛋糕,小麦全产业链的发展尽收眼底。农民种粮得收益,企业就近收粮省成本,可谓相辅相成。
桓台县作为山东小麦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在小麦全产业链上快速发展,以梨花面业为例,投资1.6亿元引进全球先进的数字化装备,建设50万吨优质小麦数字化智能深加工项目,将小麦深加工产能提高到120万吨……
通过深度挖掘粮食主产区优势,在本土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正逐步打通“优质高端品种种植——标准化绿色管控——订单收购——下游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产业层级的提升带动的是农民和企业的共同增收与发展。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逐步推进,设施水平的提高也带动着耕地质量的提升。
将农业的收益留在农村,让农民增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桓台的农民种粮会更有奔头,小麦产业发展也一定会更有底气。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