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声屏报

18年过去,为什么我们依然爱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中华宽带网 2020-08-23 14:32:34 字号:- +

影院复工后

 

在影院刚刚复工,《八佰》还未横空出世之际,复映片和小体量新片撑起了院线的半壁江山。

 

在这组影片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当属《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8月14日重映首日,该片就拿下了3168万票房,位居当日第一。一周后,该片票房已然接近1.4亿。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海报截图

 

若在以往,这个数字并不算亮眼,但考虑到受疫情影响,影院还受着30%-50%的上座率限制,达到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而相比同档期其它竞争对手的情况,更是尤显难得。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梳理,自从7月20日,影院逐步复工后,除了《第一次的离别》《抵达之谜》《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喋血战士》《妙先生》《1917》等少数新片外。其余的都是复映片。

 

这个时段上映的新片体量都不算大,成绩也都谈不上好。《第一次的离别》属于文艺片,观众接受度不足,总票房只有400余万;《妙先生》属于动画片,票房天花板亦明显,累计1300余万;《抵达之谜》有李现坐镇,粉丝热情高涨,预售火热。但因影片本身口碑不佳,豆瓣评分仅有4.9,开画后票房直线下坠,如今定格在了2500万出头。

 

《1917》《喋血战士》《多力特的奇幻冒险》都属于海外引进的新片,票房介于4000万到1.4亿之间,考虑到成本收益比,成绩只能算一般。

 

复映片中,除《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外,成绩最好的是《误杀》和《星际穿越》,重映票房数据双双破亿。但考虑到《误杀》去年年底才上映,虽然数度延长了密钥期,但仍有相当观众未能被及时触达。《星际穿越》由诺兰执导,2014年于中国大陆公映的一线科幻大片,即便多年过去也自带号召力,重映票房走高亦不足为奇。

 

而在这一众竞争对手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显得颇为特殊:其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公映是在2002年初,上映时间距今最长,达到了18年之久。如今网络流媒体发达,18年的时间,该触达的观众基本都触达完毕了,基本不会有遗漏,昔日的观众也早已长大。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仍具有如此号召票房的魔力?

 

陪伴成长

 

《哈利·波特》系列有一个稀有的特点:其从零开始,构建起了一套包括魔法、语言、历史在内的庞大世界和相配套的运转规则。

 

回顾影史,虽然系列片多如牛毛,奇幻片也为数不少,但真正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电影其实并不多。时至今日,也只有《指环王》《星球大战》以及《复仇者联盟》等寥寥几个系列完整做到过。

 

而且相比上述系列片,《哈利·波特》系列又有一个特点:成长。

 

《哈利·波特》原著小说(不计入支线及外传)共七部,出版时间在1997在2007年之间。十年七本,平均每本书的写作时间都在一年左右。书中故事也是按照时间顺序严格层层递进的:主角哈利在霍格沃茨每成长一岁,都会有一本小说来阐释其到了一个新年级后的生活与经历。

 

图书的出版时间,和书中人物的成长时间,两条线正好合上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几个主要角色关于爱情、责任、家庭的思考也在逐步完善,并同步对读者造成影响。这是少有的角色伴随读者同频成长的系列小说。

 

到了电影改编的层面,演员也从未更换。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鲁伯特·格林特、艾玛·沃特森三名主演从十岁出头加入剧组,一直拍摄到成年。观众们亲眼见证了三人在银幕上从童年转变为青年的完整过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剧照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从人物上,还是从故事本身上,还是从时间排布上,《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都整整陪伴了80,90后相当一部分人的成长。

 

18年前,也就是2002年,中国的小说读者们主力年龄都在8-15岁左右。这部分人因为未成年,并没有自主消费能力,且彼时中国大陆无论是银幕还是影院数量都相当有限,许多观众是通过电视台才最初得以观看到这部电影。而该系列的最后一部《死亡圣器·下》在大陆上映是2011年,即九年前,也没能赶上影院爆发式发展的年头。许多观众都只能在电脑前找资源,通过小屏幕弥补童年的回忆。

 

多年后,这部分观众长大,有了更高消费能力,产生“补回一张电影票”的想法,也是顺其自然。

 

此外,属于儿童奇幻作品受众群的00后、05后乃至10后也逐渐成长了起来。影片选择此时重制上映,也有吸引新的观众群,保持年龄覆盖之意。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第二十三届上海电影节,《哈利·波特》系列全八部电影经过重制后,以IMAX格式集体上映。根据中新网报道,全系列开票秒售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张票甚至被黄牛炒到了1500元。如此“盛况”,也能看出该系列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商业逻辑

 

事实上,除了受疫情引发的上座率限制影响,导致新片大多不敢在这个时段冒险外,老片重映,本身也是一种商业策略。其成功并非偶然,高回报率的背后,是对大众心理的精准把握与思考。

 

目前,关于怀旧公认的定义,来自新牛津英文词典:“怀旧是对过去的饱含情感的一种渴望感”。而人类怀旧的本质,就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因此倾向于为有限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本能。

 

研究表明,怀旧倾向高的人,其对待死亡的焦虑感更低。而大多数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积极的事物,即便怀念起一些挫折、悲伤之事,也会怀有一种“我克服了它们”的积极深邃的情感。

 

商家也会利用这种情绪,通过在市场营销中投放一些经典老包装来提高销量,甚至于直接利用人们的怀旧心理来进行品牌复兴。如老冰棍、百雀羚化妆品、上海牌手表等,都沿袭了这种营销思路。

 

而相比快消品,影视更是一门研究大众心理的艺术。

 

 《泰坦尼克号》剧照

 

目前,中国大陆的重映片中,成绩最好的是2012年的3D版《泰坦尼克号》,当年取得了将近10亿人民币的票房,超过了同期绝大多数新片;此后数年间,总都有数部经典港片重新上市,以“欠XX一张电影票”作为营销噱头分一杯羹。2017年上半年发行的重映影片《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更是取得了1.89亿的成绩,一度刷新了华语电影重映最高票房纪录。

 

抛开收益,仅从成本角度来观察,老片重映也是相当划算的生意:在影片制作+宣发成本动辄过亿的今天,大部分老片的版权采购,乃至修复及转制成本往往只在数百万左右。而且,一部经典影片早已具备粉丝基本盘,那么宣发重点就仅仅在于如何唤醒这群人去消费一张新的电影票——相对于将一个全新的概念植入观众的脑海,这种回忆唤起的方式显然要简单得多,因此宣发费用也相对好控制。

 

除了直接赚取票房收益之外,这种”怀旧”心理还被进一步挖掘,用到了电影营销之中。一些“老片新拍”的电影,甚至会采取重映原片的方式,使得新旧电影之间形成联动,促使观众对新片进行消费。

 

以2017的11月24日上映的《追捕》为例。这部电影由吴宇森执导,沿袭了1976年高仓健主演同名电影的故事架构,但场景全部移到了现在。两个月后的2018年1月18日,丁晟导演的《英雄本色2018》上映。不难看出,两部电影均旨在试图复制香港电影“黄金时期”枪战片的成功。

 

为了进行联动营销,先一步激发观众的怀旧情感,为新片造势,就在《追捕》上映七天前,即2017年11月17日,1986版的《英雄本色》修复版上映。在影片的宣发物料中,周润发用美钞点烟的画面数次出现;“我等这个机会等了三年,不是为了证明我比别人强,只是要告诉大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夺回来”这句经典台词,更是激起了无数观众的回忆与共鸣。

 

《英雄本色》剧照

 

最终,修复版《英雄本色》的总票房达到了3262.4万。三十余年过去,修复版《英雄本色》依然交出了一张不错的答卷。

 

虽然仅从票房结果上来看,《追捕》和《英雄本色2018》的成绩都不佳,前者勉强破亿,后者票房仅有区区六千来万。但这更多是影片内容本身的原因——豆瓣评分均不超过5分。而从更大的维度上来考量,这一波联动营销策划依然给了后来的从业者相当的启发。

 

电影市场历来是高风险的地方。一部大片的失败,往往会导致数家公司破产。而资本又有天然厌恶风险的属性,因此相比不确定性极强的大制作,选择一部合适的老片,控制好成本,力求保底,恐怕是更加理性的选择。倘若操作得当,还有一定机率如2012年《泰坦尼克号3D》一般撬动大盘。最不济,至少也能一定程度上拉动IP周边产品的销售。

 

可以预见,这种商业模式依然有相当大的空间等待挖掘,未来不久,我们很可能接连看到《哈利·波特》全系列8部电影接连走向大银幕。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