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声屏报

注意!睡前两小时是养生黄金期,夏季养生收好这“两大法宝”!
中华宽带网 2020-07-31 11:33:38 字号:- +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

对于人体来说,

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那么在炎热的夏季,

人们又该如何养生防病呢?




1

夏季应注意防病 感冒腹泻须防范



夏季感冒大多是由感受暑热,或饮食贪凉引起,因此,食欲不振、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在夏季很常见。这是因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脾胃负担加大,以便从食物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同时,人们大量进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雨季湿邪很重,容易碍脾,因此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严重的还会腹泻。


因此,夏日里不宜暴饮暴食,尤其是冷饮瓜果要适量,此外可适当吃些姜,对振奋脾气有帮助,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也是很有道理的。


冬病夏治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治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证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夏治”是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2

夏季养生“两大法宝”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既然夏天气候这么炎热潮湿,按照中医理论,应当“热者寒之”,“湿者燥之”。因此,夏季养生的两大法宝首先在于“清生活”,其次在于“防湿邪”。



1、清生活




1. 思想清静



盛夏酷暑难耐,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脾气火暴,以防止心火内生。保持清淡的心态,则平和宁静,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进一步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2. 饮食清淡



炎热的夏季人体阳气向外向上发,内在的脏腑则会阳气相对不足,脾胃消化机能相对则会减弱,因此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之物。最好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流食、半流食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此外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



3. 居室清凉



适当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保持室内的适当湿度,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2、防湿邪



在中医理论中,湿为长夏之主气,夏季炎热多雨,因而空气中湿度大,加之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1、教你快速判断体内是否有湿






头重脚轻



当湿气入侵人体内的时候,人就容易经常感到头重脚轻。如果你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的,脸色也暗沉,人总是提不起精神,那可能就是体内湿气太重了。




关节僵硬



当湿气入侵人体关节,与寒气相遇,就会形成湿寒。这时人的四肢会经常干到僵硬,就像机器缺少润滑油一样,行动起来都不是很方便。




皮肤容易痒



很多人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往往都以为是皮肤干燥引起的,但其实也可能是体内湿寒入侵,导致的皮肤容易痒。一般在挠过以后,皮肤会出现很多凸起的小红点,但是过一会就会自己消失。




大便粘稠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排便的时候,粪便经常不成形,容易沾在马桶上,很难冲掉,那可能是体内出现了湿气。




下肢水肿



当人体内湿气重的时候,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堆积在体内,很多水分没有办法转化成体液,就会出现皮肤浮肿的情况,一般这些浮肿体现在下肢。用手掐下肢的时候,会凹陷下去,这种情况就是出现水肿了。




舌苔厚、有口气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在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发现舌头很厚重,明明刷过牙了却还是会有口气,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体内湿气重造成的。



2、祛湿的方法有哪些?






运动锻炼



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人也很容易会出汗,这时可以采取运动锻炼的方法,来通过排汗加速湿气的排出。




按摩穴位



对于湿气重的人,可以通过按摩阴陵泉来改善。因为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想要把身体里面的湿气祛除,每天按摩十分钟左右。刚开始按的时候会觉得有些疼,等身体里湿气祛除之后,痛感要减轻很多。




注意居住环境的通风透气



夏天一到很多人就宁愿长时间地呆着空调房当中,但是长期这样呆着空调房当中只会加剧湿气的问题。建议多开窗通风透气,与此同时一定不要贪图凉爽直接睡在地上,这样很容易会加重湿气的情况。




注意饮食禁忌



外部环境仅仅是诱因,体内环境太湿才是主因。中医认为脾胃主湿,所以,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另外,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



3、祛湿吃什么好?






玉米



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薏仁



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马齿苋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水芹



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冬瓜



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3

睡前两小时 养生黄金期



睡眠不好的人,

在每天睡前两小时,

主动放松身心,

避免做让精神高度兴奋的事,

如剧烈运动等,非常重要。




1、适度散步,促进睡眠



睡前1小时不宜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也应避免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如果想运动,可在睡前2小时左右适当散步,以半小时内、缓步为宜,可促进睡眠。


2、热敷眼睛,减少黑眼圈



白天用眼频繁,难免出现干涩、疼痛等症状。睡前热敷一下眼部,有助改善眼部周围气血运行,有效缓解眼部疲劳,还能减轻黑眼圈。


具体方法:洗脸后,用稍热的水(以感觉不烫为度)浸湿毛巾,轻轻敷在眼睛上,待温热感退去即可。



3、按摩头部,消除疲劳



睡前用双手手指按摩头部,可刺激穴位,疏通头部血流,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还可改善偏头疼。


建议:每次从头顶向后、用双手手指梳到头皮发热,约5分钟为宜。


4、热水泡脚,行气助血



睡前泡脚,胜服安眠药。睡前用温水(40℃~45℃)泡脚15~20分钟,可帮助气血下行,使大脑更放松,还能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络作用。



5、跪坐后仰,舒缓焦虑



白天久坐久站的人,可在睡前两小时尝试跪坐,双手放在臀部后侧,手臂伸直,上身慢慢向后仰,保持30秒后还原,重复3~5次,可放松手臂肌肉、锻炼腹部、舒缓焦虑。



6、按摩足心,强腰固肾



临睡前,以拇指顺时针按摩足心约100次,可调节肾经、补益肾气,起到缓解肢体疲劳、强腰固肾、抗衰防老的作用。



7、深呼吸,全身放松



有些人入睡前会因为一些事情过于兴奋,或突然想到某些事情而静不下心,导致入睡困难。


建议:睡前静坐5~10分钟,最好配合腹式呼吸,帮助身体放松。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