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声屏报

为什么又是阿里巴巴?
中华宽带网 2020-05-15 14:33:55 字号:- +

作 者:典小韦

来 源:正和岛

这是一场,人类与瘟疫的战争
如果你只把疫情看做一场病毒流感式传染,那就太简单了。
这是一场人类与瘟疫的战争。
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基本控制住疫情,而西方一些国家,仍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在这个表象背后,还有另一组数据,体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
中国每千人所拥有的护士人员是欧盟的1/10,是美国的1/12。 
为什么中国的医疗基础并不强大,却仍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场战争的本质。
实际上,在这场战争里,比拼的是科技实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因为灾难,人类正在加速进入一个科技创新的新时代:
美国的雅培公司,研究出分子即时检测技术,5分钟出阳性结果,13分钟出阴性结果,特朗普还专门在白宫直播开箱了这款设备;
欧美很多企业,开始自己制造呼吸机,最快10天就能造出来;
以色列推出了,只用扫描皮肤就可检测症状的传感器;
韩国发明病毒检测电话间,快速且安全;
中国阿里巴巴的达摩院,研究出三款AI的产品,一个是CT影像分析,一个是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还有一个是疫情预测。CT影像也叫CT看片,能够深度学习并监测新冠肺炎肺部的变化,准确率高达96%。全基因序列监测让处理速度提高了50倍,并且准确率高达99%。
阿里云硬核技术全景图
瘟疫战争与现实战争是一样的,都能够加速技术进步。一战加速了电力和飞行器的发展,二战则开拓了火箭技术和核技术的未来。这是人类的本能。
当我们使用的工具得到飞速发展的时候,一定不是吃饱喝足,而是保护自己,对抗身边威胁的时候。
这更像一场“军备竞赛”。
世界格局深刻改变,
中国的“另一种免疫力”
既然是一场科技战争、一场治理能力大比拼,那最后率先取得胜利的,一定是科技和治理能力最强的国家。
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可以看出:
西方国家最主要的问题是前期不够重视,再加上“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无法有效治理,只好采取“群体免疫”的共存模式。但是好在这种流行病毒,一般致死率都不太高。
很多中国人,一开始不认可这种共存模式,认为西方治理能力不足,甚至直呼“抄中国的作业”,实际上国情不同,这样简单类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欧美国家既然无法在社会管理层面做出强硬的要求,主要靠逆天的技术来支撑。比如,英国就研发出能够杀死病毒的面罩。
据说这个面罩用的是“病毒陷阱”的升级技术,“病毒陷阱”是一种能杀死病毒蛋白质涂料,英国的Virustatic公司和曼彻斯特大学,从2011年就开始研发了。
在这个技术基础上,英国人进行升级,一旦粘到了病毒,就会破坏它的外膜,所以“病毒陷阱”能捕获96%的病毒。
而且这个面罩还可以水洗,现在已经量产。
知彼知已,才能百战不殆。再来看一下中国率先遏制病毒,凭借的是什么?
其实主要是得益于两点:
一、全能政府的超强治理能力。
这一点无须多言,全国隔离、齐心协力,已被媒体无数次报道。
二、云上的孪生中国,是另一种免疫力。
这一点,是最被媒体忽略的。
所谓的“云上的孪生中国”,就是指我们的新基建。我们知道,改革开放40年,前20-30年我们建设了交通、电力、卫生等物理措施,后半段我们建设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把我们的生意、社交、服务、城市管理交付到了云端,而这些,在疫情期间,构成了中国的另一种免疫力。
1. 城市大脑
这次疫情,浙江表现得最突出。
本来浙江感染人数是排全国第3,但却是0死亡率,并且2月23号,在全国还在严防紧控的时候,杭州市就敢开放西湖景区。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一个叫“城市大脑”的工具。
这是杭州市从2016年就开始搭建的城市系统指挥平台。疫情时候,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和支付宝,率先推出健康码,”,实施“红黄绿”三色码来动态管理。市民每天进出小区,,经过门卫或路遇警察,亮出绿码即可通行。
除了杭州之外、海口、郑州等具备城市大脑和云管理能力的城市,都是全国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城市。
2. 医院,一种软力量
中国抗疫战争里,有两个最著名的大专家: 一个叫钟南山;一个叫李兰娟。
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她第一时间就带团队去武汉研究病情,在70多天的时间里,形成了大量的治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种宝贵的经验,如果能够共享,是可以救人的。
于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阿里云打造的云医生平台,通过钉钉,在线交流,截止目前,全世界已经有400多家医院和浙一医院联通。
大家想想,这背后可能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个生命。
此外,在阿里云的平台上,还输出了AI诊断技术,可以在20秒内完成一次CT诊断,并且60秒内完成任意病毒基因对比工作。目前,在这个国际医生交流平台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的1107名医生入驻。
达摩院医疗AI的CT影像分析,可显示病灶位置和占比变化数值
这是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的“软力量”。
3. 学校,不惜代价
之所以说“云上的孪生中国”,就是因为“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基本都在云上解决掉了。
学校方面,人人都在家上网课,觉得很轻松,但网课背后的系统,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出来的。其背后主要有两个最重要的模块:网络基建和云系统。
网络基建方面,中国根本不需要谦虚,可以说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
前段时间,有个刷屏的新闻:
一个藏族女孩,叫斯朗巴珍。她读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家住西藏昌都市波格村。
因为村子四周雪山环绕,地势较低,网络信号很不稳定,但是网课却每天都在进行,她心急如焚,为了上网课,斯朗巴珍每天要爬到雪山顶去找信号。
她每天要花半小时步行上山,用山石当成座椅,用自己的膝盖当课桌。山顶气温中午时也只有-3℃,她一坐就是4个小时。
虽然冷又辛苦,但她觉得,能和同学们一起听老师讲课,非常幸福。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泪目。
后来,中国移动的昌都分公司赶紧联系她,连夜组织人员和屋子,从昌都市区到波格村,80公里的路,因为连日降雪,他们整整用了6个小时才到。
斯朗巴珍家里,被四周的山挡着,信号很差。要想有信号,只好在山上新建一个基站。但这要20-30万,而且后期的维护成本,甚至都不够电费。
虽然不符合商业逻辑,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决定——必须建设。当时道路不通,工人们徒手将200多斤的设备,用肩膀扛到山上,最后建成了移动4G基站。
斯朗巴珍在家上网课的愿望实现了。
所以说,在基础建设领域,中国政府和国家层面,付出了巨大投入。
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像斯朗巴珍的例子,国家在为每一个人的梦想保驾护航。而且,基础设施就是这个时代的水和电,有了这些,才能撑得起十几亿人的一个云上中国的教育系统。
有了物理基建之后,还必须有新基建——云系统,才能让网课跑得起来。以浙江大学为例:
浙大是中国本科生最多的大学,全校7万多人,几十个系,要想在云上“新建一个浙大”,非常困难。
更何况,物理系、化学学、电子工程系,每个系都是一个“王国”。
如果没有基础工具的依托,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浙江是阿里巴巴的大本营,阿里云给出的解决策略是,通过“浙大钉”,打通各个院系间的数据堡垒。然后建立一个“学在浙大”平台,把线下200多间教室,变成能够录播的地方,然后组建5000多个班级群,让3000多门课程的老师,能够在自己家里和书房里,给学生上课。
仅仅用了7天时间,7万多名师生,就得以在家继续自己的大学教育。
这件事情,如果没有阿里云这样的平台,很难想象该如何才能实现。
4. 购物,衣食住行
疫情期间,大家在家的网上买菜、网上购物、网上办公,已经习惯了,无须多言。
可以说,疫情战争比拼的是科技实力、社会治理能力。中国之所以没有输掉,并不是医疗设施比欧美完善,也不是因为科研能力在短期内就有了大幅提高,所有的关键都指向一个核心——新基建。
这是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大家都知道,疫情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变化,G2大国之间的博弈只会越来越大,未来逆全球化等思潮,更会让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抓住长处,才是取胜的关键。可以说,新基建,关系到中美未来竞争20年。
改革开放40年,
被互联网改造20年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夸张。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
中国之所以能够仅仅用40年时间,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第二,成为G20国家中的核心G2,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被互联网改变得最为彻底的国家。
改革开放40年,我们享受了2波红利。第一波是承接西方国家制造产能,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生产了全球60%的消费品。第二波就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头班车。
1946年,世界上诞生第一台电脑。50年后,直到1990年中期,才有了互联网。而90年代,中国就诞生了新浪、搜狐、网易、阿里等。这些公司用了短短20年,就深刻改变了中国。
今天,我们出国旅游,无论你是去欧洲还是东南亚,你会发现他们的地铁没信号,商场支付速度不行,整个都比中国落后。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2020——疫情特别演讲》中提到,中国总共受到互联网6次大的冲击:
1. 它改变了人和信息的关系
如果是20多年前,我们怎样获得新闻呢?我们看报纸、看电视。
我们怎样表达对另一个人的感情呢?我们写信,我们将它写在纸上,贴上8毛钱的邮票,写上地址,塞进邮箱里。然后时间仿佛过得很慢,我们等待那个爱我的人,把信还给我们。
有了互联网以后,不需要再买报纸了,打开电脑能看到无数新闻。
如果我们喜欢一个女生(男生),可以给她写Email,后来我们用MSN,再用QQ,在一秒之内就可以告诉她:“我想你了”、“我愿意见到你”、“我有什么事跟你商量”。
所以互联网的第一个冲击波是改变了人和信息的关系。
2. 改变了人和商品的关系
2002年有了淘宝,2003年有了支付宝,从此电子商务降临到这个国家,改变人和商品的关系。
3. 改变了人与服务的关系
到了2008、2009年出现了一个词叫“O2O”,我们原来要去候车站买票,要去线下订酒店,去线下订餐馆,现在这一切,都能在线上完成。改变了人和服务的关系。
4. 改变了人和钱的关系
2013年又有了一个词,叫“互联网金融”。开始改变人和金钱,人和银行之间的关系。
5. 改变了人和空间的关系
到2016年底,有人提出了“新零售”,新零售让人在线上和线下空间的购物和服务,形成闭环。当你走进一家一肯德基,系统扫描后显示“你来过8次了”,它可以把你识别出来,改变了人和空间的关系。
6. 改变了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过去20年,当信息、购物、服务、金融、空间被改变以后,互联网就开始改变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了。
比如说,现在的智慧城市系统。原来的时候,杭州十分拥堵,是全中国最堵的3个城市之一。但是用了“城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