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计划找商会开具‘不可抗力证明书’,递交客户,但后来发现,客户疫情比我们还严重,他们能完全理解订单延误的原因。”上海一家老牌外贸企业负责人陈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还是在中国疫情之初,一个日本客户打来电话询问订单是否会延期,陈华讲解了当前的疫情,随后,欧美客户也打来电话或发电子邮件询问订单。
由于距离欧美比较远,陈华担忧客户并不理解订单延误的原因。陈华的工厂在浙江嘉兴和义乌,从1月10日近千名工人陆续放假开始,工厂停工已3个多月,随着复工的号召,产能已恢复了一半。但是,上游企业没有完全复工,因而依旧造成了订单延误。此时,地方贸促会纷纷表示,可以为出口企业开具“不可抗力证明书”。
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是指由中国贸促会及其授权的分、支会应申请人的申请,对与不可抗力有关的事实进行证明,出具后当事人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和迟延履行合同的责任。
当陈华计划递交材料,开具“不可抗力证明书”时,发现客户的态度缓和很多。“他们现在已经能够理解中国的疫情了,因为他们的疫情比我们还严重。”陈华说。
原本他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合同问题,现在则到了最简状态。“其实,合同中关于不可抗力有很多很明确的内容,如果真的使用不可抗力证明书,后面会有很多争议。”陈华表示。
由于疫情的形势转变,外贸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有多个边境口岸城市的黑龙江,201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65.9亿元人民币。
“今年已经有超过50家企业前来开具了‘不可抗力证明’。”黑龙江省贸促会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这些证明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也就是中国出现疫情的阶段。随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主要外贸国家俄罗斯出现了疫情。
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全国贸促系统共计103家商事证明授权机构累计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6454件,涉及合同金额约6321亿元人民币。
记者在中国贸促会官网上了解到,今年2月开始,中国贸促会就开始对外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中国贸促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需要递交的文件包括:企业所在地政府、机构出具的证明,海陆空相关延运、延飞、取消等通知,出口货物买卖合同、货物订舱协议、货运代理协议、报关单等。
中国贸促会表示,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已得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海关、商会和企业的认可,在域外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服务,中国贸促会1月26日起对认证平台进行改造,新增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的在线申请功能。此外,已有近千家企业向中国贸促会开展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的在线咨询。
“资料递交齐全后,正常工作日内,可以立即办好。”前述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目前开具证明的企业多数为对外销售的出口型企业,其中包括工业企业。”黑龙江省贸促会人士表示。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企业可以通过商会开具‘不可抗力证明书’。”根据海关统计,1~2月份,以人民币计,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9.6%、15.9%和2.4%。
4月1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从近期商务部对重点省市、各进出口商会和重点企业的摸底调研情况来看,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物流运输不畅等诸多问题。”
此外,中国加工贸易进口以中间品为主,占加工贸易进口额的80%以上,主要来自亚洲周边国家。“受疫情大流行的影响,相关国家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影响到我国加工贸易增值再出口。”任鸿斌表示。
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国务院出台了稳外贸的若干政策和措施,包括完善出口退税、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和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等举措;增设跨境电商综试区,支持加工贸易发展等。任鸿斌表示,这一套组合拳的目的在于,“努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